根据引起屈光不正的原因分类如下:一、屈光系统中组成成分的位置关系1.眼的前后轴过短,或视网膜离光学系统太近,称之为轴性远视眼。2.眼的前后轴过长,或视网膜离光学系统过远,称之为轴性近视眼。3.晶状体异位,晶状体向前脱位成为近视眼,向后脱位成为远视眼。二、屈光体表面不正常1.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小,成为曲率性远视眼。2.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大,成为曲率性近视眼。3.屈光体表面不规则,即在不同的子午线上弯曲度有差别者,成为散光眼。眼的两个子午线上的弯曲度不等,并且都比正常小者,称为复性远视散光。两个主子午线上的弯曲度不等,并且都比正常大者,称为复性近视散光。(1)弯曲度差别最大的两个子午线互相成直角者,称规则散光。(2)两个主子午线互相不成直角者,称双一斜散光。(3)各子午线的屈光不等,或同一子午线上各部位之间屈光不等者,如角膜混浊或初期白内障的晶状体轻度混浊引起的散光,称为不规则散光。三、屈光成分的偏斜(1)晶状体位置偏斜:可引起散光。晶状体脱位多半合并偏斜,大都引起复性远视或复性近视散光。(2)视网膜偏斜:如高度近视形成的后葡萄肿,可使视网膜后极向后突出;如葡萄肿的顶点不和中央凹相一致,使物像偏斜于后葡萄肿处,可引起高度近视散光。四、屈光成分的折射率不正常(1)屈光指数性近视:房水的屈光指数过低或玻璃体的屈光指数过高,都可成为折射率性远视。这是因为房水的屈光指数低,即很接近于空气,使眼的屈光力减小。同样,当光通过晶状体到玻璃体时,如果玻璃体屈光指数高,即很接近于晶状体,则眼的屈光力也会变小;反之,若房水的屈光指数过高或玻璃体屈光指数过低,都会形成屈光指数性近视。(2)屈光指数性远视:整个晶状体的屈光指数过低,会形成屈光指数性远视。若增加晶状体皮质的屈光指数,使其与晶状体核相近似,好像老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所发生的晶状体变化,使整个晶状体变成一个简单的屈光成分,从而比正常者屈光力变小,就变成远视;反之,如果晶状体核的屈光率增加,如早期核性白内障,则可能成为近视。若核的屈光指数明显增加,可形成假性晶状体圆锥,这样的病例瞳孔中央是近视,而周边部是远视。若在不同的部位发生不规则的屈光力的改变,如早期白内障,可以形成不规则散光。五、在屈光系统中缺少屈光成分最常见的是晶状体的缺失,即无晶状体,可形成高度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