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半脱位50例诊治体会推荐到首页 □ 《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18期1/2页12
【关键词】脱位
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牵拉肘,多见于1~4岁儿童,因小儿桡骨小头发育不全,环状韧带松弛,当牵拉用力不当时,极易造成脱位,其脱位后局部无畸形,如对其认识不足,检查疏忽,可致误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述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6岁。1~4岁占80%,受伤部位左侧多于右侧,此现象可能与成人右手持重习惯有关,病史方面,家长均诉因牵拉儿童前臂或腕部致患儿惊哭,患肢不让触摸,就诊时间多为伤后1~5h,个别伤后3天。体位有患肢自然下垂于体侧,拒绝拾物或接物。检查所见:肘关节无畸形,肘后三角正常,x线检查阴性。
1.2手法复位方法
1.2.1伸肘挤压方法术者将患儿前臂伸直牵引约1min,同时以按住桡骨的拇指稍用力向下压,再逐步屈肘关节,此时可听到“咯哒”声表示复位。
1.2.2伸肘轻度外旋挤压复位术者将患儿前臂缓慢伸直牵引约1min,再将前臂轻度外旋,同时以按住桡骨的拇指稍用力向下压,然后将患侧手掌对准健侧肩关节,逐步屈曲肘关节,此时也可听到“咯哒”声表示复位。
1.2.3屈肘旋后挤压复位术者将患儿前臂沿其胸缓慢提起,屈肘至90°,一手以拇指环抱桡骨小头处,另一手稍加牵引并来回旋转前臂,环绕桡骨小头之拇指随前臂旋后姿势轻向下压,此时亦可听到“咯哒”声表示复位。
1.3对是否复位的判断不管取上述哪种手法复位,判断是否已复位,主要靠接物或拾物试验,手法复位后,取玩具或糖果引导儿童举手接物,或将物品放对侧肩部,如患儿能主动举手接物或能自如取走对侧肩部物品,说明手法复位成功。复位后一般不需固定,嘱家长不要再去单纯牵拉儿童前臂,防止再次造成脱位。
50例患儿均复位成功。
在复位时“咯哒”声主要靠手感,因患儿在复位时多惊恐、啼哭,很难听到“咯哒”声。
病史中无暴力外伤史,本组病例均因牵拉儿童前臂用力不当引起儿童惊叫啼哭,致患儿肘关节伸直,前臂下垂,如不触动前臂,患儿无痛苦。
检查均无肿胀或畸形,为防止肱骨内外髁、尺骨鹰嘴和桡骨小头骨折,有条件应作x线检查。
只要有明确的牵拉史,而无直接或间接暴力史,患儿出现拒绝接物或勉强的前臂被动活动,检查肘后三角是否正常,可确诊桡骨小头半脱位。
作者单位:223421江苏连水,连水县梁岔中心卫生院
(编辑:悦铭)
1/2页12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