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桡神经自臂丛后束发出后在上臂中下1/3段进入桡神经沟,与肱骨贴近,位置较固定.至前臂上段桡神经深支沿桡骨上1/4段外行.由于桡神经在走行上与肱骨,桡骨上段的特殊关系,肱骨中下1/3骨折,桡骨小头脱位,桡骨上段骨折易发生桡神经损伤.
桡神经是臂丛后束发出的一条粗大神经,在腋窝内位于腋动脉的后方,向下进入肱骨肌管,它贴近肱骨并旋向后下外,达肱骨外上髁上方,穿外侧肌间隔至肱桡肌与肱肌之间,在髁上5cm左右分为深浅两支,浅支在肘下沿桡动脉外缘下行,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穿肱桡肌转向背侧,到达手背.深支在肘上分出肱桡肌,桡侧腕长短肌支,在Frohse弓下穿旋后肌到背侧,分出马尾样许多分枝,其大部分位于骨间背侧动脉桡侧,支配手的外在伸肌.由于桡神经在肱骨中下段的特殊位置,在骨折和手术中易损伤神经,应引起注意.分成马尾样分支后,寻找困难,以手的伸肌功能重建为主.根据损伤部位和伸腕,伸拇,伸指功能的有无,术前应仔细查体,做出正确诊断,以免漏诊,延误治疗.
桡神经主要以运动为主,且深支纯属运动支,损伤平面到入肌点距离短,及时诊断和显微外科修复效果良好.因此,对于缺损不能直接缝合者,可用自体腓肠神经或前臂内侧皮神经做电缆式移植来克服.
目前已进行了多种生物和非生物的与自体神经比较的实验研究和部分临床应用,但是都无法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作者对6例神经缺损的病人,进行了自体神经移植,取得了良好效果.
桡神经断裂最好一期修复,伤后半年内者也应进行吻合手术,因桡神经主要为运动支,所支配肌肉为手外在肌,伤后1年手术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疗效.
修复方法:①外膜―束膜法对端缝合.②自体神经游离移植(神经缺损5~8cm,采用自体腓肠神经3~4股电缆式移植,束膜缝合).③神经松解减压术:
手术时机的选择:①新鲜开放性损伤,特别是锐器切割伤,神经断面整齐,应Ⅰ期修复.较严重撕脱伤,挤压伤等所致钝性神经断裂伤,术中常难以确定神经功能以及范围,如果勉强把有潜在性损伤的神经缝合,效果较差.我们主张先将神经拉拢缝合,数周后进行Ⅱ期修复.②闭合性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应尽早手术探查神经,复位固定骨折.术后经3个月观察,临床及肌电图检查无恢复迹象,应早期手术探查松解神经.③陈旧性桡神经损伤经3个月观察,或神经修复术后6个月临床及肌电图检查无恢复,均应积极手术探查,修复或松解神经.
神经缝合方法探讨:神经缝合方法有外膜缝合,束膜,束组及外膜―束膜缝合等.何种为好,目前报道不一.近年来对神经趋化性的研究表明,在神经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近端神经束有向其远端相同功能束生长的能力.因此,束间,束组缝合,易将神经束错接,则神经趋化因子难以发挥作用.而且操作复杂,费时,易形成神经内瘢痕,缺点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采用外膜―束膜法对端缝合桡神经25例,其优良率为96%.根据神经远近断端的自然方位,神经束外形,大小位置及外膜血管走向,较准确地进行外膜―束膜缝合,既简便省时,又避免束间出现间隙,重叠,弯曲以及对合偏斜等影响神经再生的不利因素,有利于神经趋化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一种简便,实用,可靠的方法.
避免神经缺损的方法:神经缝合术的关键是在无张力下缝合.如在张力下缝合可导致断端裂开及血运障碍,诱发结缔组织增生,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如何避免在神经吻合时碰到的缺损问题,目前常用方法有传统的游离,前移神经,屈曲关节行对端缝合及神经移植的方法.我们认为,只要能够用传统的方法避免缺损进行无张力缝合,就应首选对端缝合.因为两断端粗细相当,神经束对合较准确,而且只有一个缝合口,是可靠的方法,一般能避免4~6cm的缺损.神经移植,由于移植的神经纤维数与断裂神经往往不相称,功能束接错机会较多,而且有两个缝合口,疗效不及对端缝合,适用于神经缺损较大的病例.
医源性神经损伤的预防:骨科医师应对桡神经的走行,毗邻关系和分支情况熟悉掌握,行肱骨中下段手术时,宜在肱肌与肱桡肌间沟先找到桡神经,游离并保护后再继续手术.在肘外侧桡骨头颈部附近手术时,须保护好桡神经深支.有研究认为,在前臂旋前的姿势下,可使桡神经深支离开肱桡关节远一些,以减少术中损伤的危险.对多次手术,神经附近瘢痕形成者或神经异常者,术中宜先从神经正常部位开始游离,以免伤及处在不正常位置中的桡神经.
桡神经损伤后期功能重建
臂丛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患肢外展置手术台上,上气压止血带,于前臂中下1?3沿桡侧腕屈肌作长约7~8cm纵切口,显露桡侧腕屈肌及掌长肌,于腕横纹处作横切口,辨认桡侧腕屈肌腱及掌长肌腱并予以切断,自近端切口内抽出.于前臂中下1?3沿尺侧腕屈肌处作长约5~6cm纵切口,显露尺侧腕屈肌,于腕部附丽处作横切口切断该肌腱,自近端切口内抽出.于桡骨中段作一纵形切口,找出旋前园肌抵止部将其连同骨膜切下,游离后纵卷缝成腱样.于前臂腕背侧作一长约10~12cm“S”形切口,显露指总伸肌腱,拇长展肌,拇长伸肌,桡侧腕长,短伸肌,在这一切口与以上诸切口间作皮下隧道,将尺侧腕屈肌腱与指总伸肌腱,旋前园肌与桡侧腕长,短伸肌腱,桡侧腕屈肌与拇长伸肌腱,掌长肌腱与拇长展肌腱分别在腕背切口内,调节张力后行编织或端对端缝合.此时,功能重建已完成,主要屈腕肌腱被利用,为弥补屈腕力量,作者采取了以下3种方法:①于腕部切口内找出环指指浅屈肌腱,将其切断,其近断端与掌长肌腱远断端缝合.②将环指指浅屈肌腱在腕部切口内切断,并将其近断端分为两束,将尺,桡侧束分别与尺侧腕屈肌腱远断端,桡侧腕屈肌腱远断端缝合,
共6例.③于腕部切口内找出中,环指指浅屈肌腱,将该二肌腱切断,将中指指浅屈肌腱近断端与桡侧腕屈肌腱远断端,环指指浅屈肌腱近断端与尺侧腕屈肌腱远断端缝合,共4例.
术后3周去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22例伸腕,伸指,伸拇功能均达正常范围,肌力ì级(±),随访1a,伸腕,伸指,伸拇功能正常,屈腕力量均较术前弱é级(±),对比3种手术方法:屈腕力量②较①强,③较②强,3种方式术后屈腕均有不同程度尺偏.
于前臂中段桡背侧作纵形5~7cm切口,分离旋前圆肌在桡骨止点沿骨膜切下,并向近端游离至肌腹,在同一切口找到桡侧腕长,短伸肌腱.作腕背侧“L”形切口,分离出拇长伸肌腱,向近端游离并切断其腱移行部,从皮下隧道引到拇掌指关节背侧,再转移至腕掌侧,同时作腕掌侧“L”形切口将其牵出.尺侧腕屈肌于止点切断,向近端分离至肌腹,并将其从尺侧皮下隧道移位至腕背侧切口.将旋前圆肌插入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内,尺侧腕屈肌腱插入指总伸肌腱及固有伸肌腱内均反折,拇长伸肌腱插入掌长肌腱内,在腕背伸35~40°,掌指关节伸直,拇指伸直外展拉紧肌腱牢固缝合,关闭切口.桡神经深支损伤者不需做旋前圆肌移位.术后用支具固定腕背伸35~40°位,掌指关节伸直0°位,不固定远间关节.术后5d开始康复训练,4~5周去除支具理疗.回复时间:2009-9-723:06:15修改回答投诉如果您想得到更详细的健康指导建议,请您与网站特约专家进行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