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绒毛膜癌

病理学

2009-11-30 class.ibucm.com A +


〖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绒毛膜癌 
   绒毛膜癌为来源于绒毛膜滋养层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妊娠有关,约
 50%继发于葡萄胎,约25%发生于流产后,其余发生于早产或正常妊娠后。可在妊
 娠后数月至数年发生,亦可与妊娠同时发生。所谓葡萄胎,又称水泡样胎块,较常
 见,其病因及本质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由于胎儿早期死亡,绒毛内血管停止
 发育而消失,由绒毛膜上皮自母体吸收的水分堆积在绒毛间质内,使绒毛肿大如水
 泡状。其滋养层上皮有异常增生,又可视为肿瘤性疾病。患者子宫明显膨大,腔内
 充满大量成串的半透明水泡,状似葡萄。尿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滴度明显升高,在
 临床有诊断意义。约16.5%的病例可发展为侵袭性水泡状胎块,水泡状绒毛侵入子
 宫肌层,并破坏血管壁而引起出血,又称为恶性葡萄胎。约2.5%的葡萄胎有可能恶
 变为绒毛膜癌。
   病理变化绒癌多位于子宫底部,呈结节状向宫腔内突出,有严重的出血与坏
 死,呈暗红色,质脆易碎,可向子宫壁浸润,深达肌层甚至浆膜。显微镜下由两种
 恶性细胞组成。一种似细胞滋养层细胞,呈多角形。另一种似合体滋养层细胞,呈
 带状,多核。这两种癌细胞常混合排列成团块或条索状,其间有广泛的出血与坏死。
   扩展与转移宫体绒毛膜癌可蔓延至宫颈,亦可穿透宫壁至阔韧带或腹腔,而
 导致腹腔大出血。由于绒癌细胞具有侵袭血管的特性,故肿瘤甚易发生血道转移。
 早期即可转移至肺(引起喀血)、脑(引起脑卒中)、肝、肾、肠等器官。少数病例在
 切除原发癌后,转移癌可自行消失。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