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乳溢

乳溢—闭经综合征临床观察

2009-11-30 qkzz.net A +

乳溢—闭经综合征临床观察推荐到首页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1/3页123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

【摘要】本文报告41例高催乳素(prl)所致乳溢―闭经综合征,以非产后型发病率最高(占53.16%)。3种类型共同特点为泌乳、闭经、生殖器萎缩、血促性激素大多降低、而血中催乳素明显升高。

【关键词】催乳素溢乳催乳素瘤

溢乳症是指非生理状态下乳房分泌乳汁,其乳汁计量不等,可自溢,也可在挤压下乳汁流出。若溢乳—闭经同时发生称为乳溢—闭经综合征。多提示下丘脑—垂体疾病,临床并非少见,但多数患者因闭经去妇科就诊,而忽略了下丘脑—垂体病变,现对我们观察的41例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发病年龄为17~45岁,其中以20~30岁多见(占62.1%)。根据起病方式是否发生在产后、头颅x线蝶鞍平片、蝶鞍是否扩大而分为3型:1)产后型(chiar-frommels综合征):本文11例,其中产后9例(占81.82%)流产后发生者1例(占9.09%)宫外孕手术后发生者1例(占9.09%)。2)非产后型(delcastillo综合征):本文有22例,其中药物引起者8例(36.36%),不明原因者7例(31.82%),多囊卵巢5例(22.73%),精神创伤和局部刺激各1例(各占4.55%)。3)伴垂体瘤型(fordes-aibright综合征)8例中有5例头颅x片蝶鞍有改变(62.50%),核磁共振检查为微小腺瘤者3例(占37.50%),其中1例肥胖、多毛和皮脂溢出表现为皮脂醇增多症,2例有轻度类似肢端肥大症。其中3型中以非产后型多为53.16%。见表1。表141例乳溢—闭经综合征各型发病率(略)

首发症状:本文41例中皆有乳溢和闭经,其中闭经先发生着29人(70.75%);溢乳先发生者12人(29.27%)其中产后型及伴垂体瘤型以乳溢先发生,而非产后型以闭经先发生,分型溢乳情况见表2。

实验室检查:prl(催乳素)正常值<30μg/l,产后型11例和非产后型22例均>30μg/l,伴垂体瘤型8例>200μg/l。

乳溢—闭经综合征是由于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所致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引起的,在非生理状态下乳房分泌乳汁同时有闭经。

  2.1乳溢-闭经综合征各型发病原因及年龄

  2.1.1产后型

  多数是产后泌乳、闭经一直持续下去,少数正常断乳后数周或数月后发生。其中产后者占69.23%;人工流产后发生者占23.08%;溢乳原因可能是产后、流产后由于复归不佳,催乳素仍在高水平,所以继续溢乳。

  2.1.2非产后型

  与妊娠无关,蝶鞍x线检查无垂体瘤证据。本型药物引起者最多(36.36%)其中有长期服避孕、安眠药及降压药等,药物抑制多巴胺分泌或使prl分泌细胞增生而使催乳素升高[1];多囊卵巢占24.73%;精神创伤和局部刺激占4.5%;沿有31.8%找不到原因。

  2.1.3伴垂体瘤型

  8例当中有66.66%x线蝶鞍片中蝶鞍有改变,33.34%通过ct或核磁共振检查为微小腺瘤,是由于垂体催乳素分泌瘤分泌大量催乳素所致[2]。此外要警惕某些恶性肿瘤所伴有异位性催乳素分泌综合征。本文41例中有62.11%发病年龄为21~30岁之间,尤其产后型中70%见于25~35岁之间,可能与生育年龄有关。

  2.2临床表现

  2.2.1首发症状

  本文观察闭经先发者占70.73%,溢乳先发者占29.27%,其各型不同,产后型及伴垂体肿瘤型以乳溢先发者多,而非产后型以闭经先发者多见。

  2.2.2溢乳情况

  自溢占43.90%,挤压溢乳着占56.10%,而各型不同,从表中可见产后及肿瘤自溢多见,非产后型以挤压溢乳多见。

  2.2.3伴发症

  1)产后型1/3页123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