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的致盲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顾名思义,指的是视网膜血液回流的管道DD视网膜静脉发生了堵塞或回流障碍。老年患者与心、脑血管疾患、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而年轻患者多与局部或全身炎症、血液流变学改变等有关。
根据阻塞部位,视网膜静脉阻塞可以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分支静脉阻塞。当视网膜中央静脉发生堵塞时,整个视网膜血液循环都受累,可以出现视网膜出血,水肿及渗出等病理改变,缺血型的视网膜静脉阻塞还会出现新生血管性并发症,引起玻璃体出血,虹膜红变等继发性改变,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力,最严重者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导致失明,此情况常常发生在发病后3个月。
中央静脉阻塞目前的治疗方法总的来说是不满意的,而且充满争议。自发性的改善通常发生较迟,需要6-12个月的时间,而且只有15-19%的病例视力能提高到0.5以上,Hayreh研究了544眼非缺血性CRVO,只有123眼(23%)视力恢复到0.1以上。目前采用方法:玻璃体手术、激光、药物、全身和局部溶栓等。玻璃体手术针对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出血,特别是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出血有很好的效果,80年代中期我们成为国内第一批开展玻璃体手术的医院,至今针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出血我们已经实施了近千例,结果见我科文献报告:
1.视网膜血管疾病并发症的玻璃体切割术.姜燕荣齐慧君黎晓新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6;14(8):475-477
2.尹虹,黎晓新,姜燕荣.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33:577.
全视网膜光凝能降低新生血管性并发症发生率,格栅样光凝能降低水肿的程度,然而对于提高视力和改善持久的黄斑水肿却没有帮助,激光或手术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形成的方法,形成吻合支的比例较低,而且存在形成吻合部位纤维增殖的问题,甚至可以使相应血管产生闭塞。近年来临床证实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用于中央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效果明显,此法已取代格栅样光凝。除此以外,神经营养药物没有特异疗效;全身应用抗凝药物已经证明无效而且有出血的并发症;对于没有合并动脉阻塞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应用血管扩张剂是无效的;对激素有效的青年性和免疫因素相关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只占小比例;由于全身或局部溶栓可出现全身并发症,临床上使用也很谨慎。
近年来开展的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支形成术、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外鞘膜切开术、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等突破了既往手术禁区,涉足到视网膜血管领域,致力于阻塞血管的再通、视网膜血液回流恢复,引起眼科界关注。2001年,Opremcak等报道采用手术的办法,即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11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取得一定效果。我们于2002年率先在国内将该手术用于治疗国内患者,取得良好效果,全部患者黄斑水肿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83.3%患者视力提高2行以上,同时我们进行了相关手术器械的改良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眼科影响因子最高的ArchivesofOphthalmology和国内眼科权威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与中华眼底病杂志上。
1.YongTao;Yan-RongJiang;Xiao-XinLi;Chun-YueYin;JinYao.FundusandHistopathologicalStudyofRadialOpticNeurotomyintheNormalMiniaturePigEye.ArchOphthalmol.2005;123:1097-1101
2.WangKai;JiangYanrong;LiXiaoxin.VehicleofTriamcinoloneAcetonideisAssociatedwithRetinalToxicityandTransientIncreaseofLensDensity.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2006;244(9):1152-1159
3..陶勇,姜燕荣,黎晓新,殷春悦,姚进.活体猪眼行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13-15.
4.陶勇,姜燕荣,黎晓新.活体猪眼行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后的眼底及荧光素血管造影表现.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1033-1035.
5.黎晓新.放射性视神经切开术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观察.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3-5.
6.姜燕荣,陶勇,黎晓新.改良刀具应用于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的实验研究.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50-51.
7.姜燕荣,陶勇,黎晓新.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的研究现状.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1053-1056.
8.姜燕荣,陶勇.谨慎使用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中华眼科杂志2006;42(6):485-487.
9.王凯,姜燕荣,黎晓新.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对视网膜的影响。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4):229-232。
(陶勇、姜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