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加之气候干燥,不少人易患感冒。感冒后如能正确合理用药,将会很快缓解病情,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并不会用感冒药。大部分人认为感冒不是大病,多自行到药店买药治疗。服用这类感冒药虽然也能起到暂缓感冒引起的头痛、身痛、发烧等症状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不适症状再次出现、病人对疗效不满意时,很可能自主增加用药量,过量服用这些药物的后果将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不良反应。另外,单纯退热也不科学。病邪侵袭人体,体温适当升高有利于人体对病邪发挥更好的免疫功能,驱除外邪,盲目使用退热药反而会加重病情。
解热镇痛感冒药大多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当感染疾病时,细菌毒素、病毒或抗原抗体复活进入人体内,刺激产生并释放致热物质,内热原进入中枢,使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解热镇痛药物能使发热的体温降至正常,而对正常人的体温则无明显影响,因为解热镇痛药能抑制下丘脑的前列腺素合成酶,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使体温调节点下移,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排汗散热达到降低体温。 感冒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当属复方制剂中的解热镇痛药首当其冲。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1.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
2.凝血障碍。一般治疗量即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延长出血时间。长期或大剂量还可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造成出血。可用维生素K预防。严重肝功能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和血友病禁用本品。
3.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少数患者服用感冒药后会导致支气管痉挛引发哮喘。β受体激动药对阿司匹林哮喘无明显疗效。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阿司匹林。
4.水杨酸反应。本品剂量过大可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减退等中毒症状,称为水杨酸反应,是水杨酸类中毒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谵妄、高热、大量出汗、脱水、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错乱。
5.对肾脏的影响。前列腺素对正常肾脏的血管扩张作用很小,但伴有心、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对前列腺素的扩张血管作用较正常人敏感。少数人,特别是老年人,伴有心、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即使用药前肾功能是正常的,也可能引起水肿等肾小管功能受损的症状,偶见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甚至肾衰竭。
目前对普通感冒和流感都没有特效药,一般都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对症治疗感冒的药物主要有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减轻鼻粘膜充血药、镇咳祛痰药几类。有的人以为几种感冒药联合用见效快,这是一种误解,应根据症状选用,一种药能解决问题就不要用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