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舌病

舌病验案五则

2009-11-29 yixue.chinaue.com A +

  舌为心之窍,功能主司味觉和表达语言。中医治舌病的历史很久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疾舌”的记载;距今2000多年的《黄帝内经》就明确提出“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的方法,并有“舌痛”“舌本强”等条文记载。但目前有关舌病报道极少。兹就临床所遇,汇报如下:

  孙某,男,56岁,住院号941253.1994-11-15初诊。高血压病史10a.20d前工作后入睡时突感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语言不清,脑ct示:左侧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精神萎靡不振,呼之能应,言语不清,右侧中枢性面瘫,上下肢肌力o级,舌质红,苔薄黄,味觉减弱,脉结代。各项检查:脑血流图枕一乳波低平。胸部x光片示:主动脉型心脏。心电图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室性期前收缩。神经系统:右霍夫曼征(+),双侧巴氏征(+)。辨证:此因烦劳而致,阳气鸱张,上冲于脑,窍闭神匿,则神志昏瞀,肢体不用,心窍蒙闭,舌偏失语。治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处方:头针语言区,运动区;内关、廉泉、哑门、风府、百会、人中、三阴交;金津,玉液刺络放血。配合中药地黄饮子,镇肝熄风汤加减,西药脱水降低颅内压、神经营养。经治1疗程(10d)后,患者神志已清,语言含糊,肌力级,中枢性面瘫面容基本正常,又经两疗程,语言基本清晰,伸舌不偏,肌力级出院。续门诊治疗1疗程,语言、运动、味觉完全恢复,脑ct复查示“血肿吸收”。

  按:本例选穴结合石氏醒脑开窍法和焦氏头针两者之长,再配以廉泉电针、金津玉液放血,起到化痰开窍苏厥,活血化瘀养血生新,通经活络开喑的效果。患者诉舌体局部用针后,明显感到说话清晰一些,每次主动要求针舌体。按此方法,对以后中风伴失语患者治疗都取得较好疗效。

  2.癔病性失语

  王某,女,32岁,农民。1993-03-12就诊。患者于1周前,因精神和心理创伤,突然失音不语,家人询问其病情时,则表情抑郁,经中西医治疗无效,而来我院针灸科就诊。患者神志清楚,问诊时能理解和听懂医生所问事项,但表情急欲回答而讲不出,自感舌体运动不灵。平时体健,无慢性病史,未见其它阳性体征。脉来弦而有力,苔薄白,食纳正常,二便正常,本证当属郁证。由七情所伤,气郁化火,闭塞清窍而致。治当舒肝解郁,理气开窍。处方:太冲、廉泉。治疗经过:太冲疏肝理气解郁,强刺激;廉泉针刺配合语言诱导。约3min,患者即可清楚回答所问,随之语气自如,和家人讲话如常,高兴而归。

  按:本证当属中医“郁证”范畴。郁证由七情所伤,情绪低落而突然失语。其病机是气机郁滞,关键在于条达气机。“木郁达之”,并用言语开导,使之情志舒畅。边行针边诱导患者讲话,一般用强刺激,问患者有无酸、麻、胀等感觉,而促使患者讲话,亦可问患者最思念或最关心的人或事,而使患者急欲说出。此例患者即按此理、此法而收功。其他类似癔病患者,亦可应用此理此法收效。医学教育网

  3.突发性失语

  张某,女,14岁,江都市二姜乡人,初二学生。1996-05-06初诊。今晨读书突感说话不畅,读书不清,到本院五官科就诊,检查无异常,转针灸科治疗。查:颅神经反射功能正常,舌体僵硬,稍肿,缩于口内,舌尖不能伸出口外,排除感冒、情绪史,血常规正常,思维清晰。笔者回忆所学所见均无此病,但冲脉、足太阴脾经循行于舌下,乃取公孙、廉泉。电针强刺激,以舌体颤动为度,30min后起针,金津玉液刺络放血,自感舌体活动较前便利,前法取效,续针2次而愈。

共2页;当前位置:1/2[1]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