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Bricker应用回肠膀胱术(输尿管回肠皮肤造口术)获得成功。该术式使尿粪分流,减少了上行尿路感染,也减少了电解质紊乱和高血氯性酸中毒的发生。至今,仍为成人永久性尿流改道的常用术式。该术式相对简单易行,患者便于自行管理。基于此,回肠膀胱术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主要选择术式之一。主要手术适应证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伴有膀胱输尿管反流、上行性肾积水、反复感染及肾功能受损害者[2,3]。对本组患者,严格地掌握了手术适应证。
60%以上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在接受回肠膀胱术之前,一般采取了相应的处置措施,如膀胱造瘘、导尿等[4]。本组全部病例在术前采取了措施,包括膀胱造瘘3例,间歇导尿2例,膀胱颈切开术1例,双侧输尿管抗反流术、自家导尿1例。缓解了肾功能损害的进程,具有积极意义。然而,随着病情进展,输尿管反流、肾积水加重,肾功能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则必须采取进一步降低肾、输尿管内压力、保护肾功能的措施,这时选择回肠膀胱术是良好的时机。
手术一般在全麻下进行。术中应当注意分离输尿管下段要保留周围组织,以防缺血坏死,输尿管回肠吻合时针距适当,以防术后漏尿或狭窄梗阻。取回肠段长短适宜,一般为20cm。皮肤造瘘口位置选择合适,腹壁肌肉、腱膜要切开,保持回肠膀胱通畅,以防狭窄[2,5]。按照原则,进行精细操作,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主要手段。本组全部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康复顺利。
关于手术中是行膀胱切除还是行膀胱留置,有些不同的做法。Chartier等[4]报道,19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行回肠膀胱术治疗的患者中,14例进行了膀胱切除,5例行膀胱留置,平均随访4年后,行膀胱留置的5例患者出现了膀胱炎。本组随访期内,未发现患者有膀胱炎的症状,认为行膀胱留置,不妨碍保护肾功能的原则,手术简单可行。
回肠膀胱术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安全、有效、可接受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1金锡御,宋波.临床尿动力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0-297.2叶章群.尿流改道和膀胱替代成形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4-191.3张玉海.膀胱排尿功能障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1-236.4ChartierKEJ,MozerP,DenysP,etal.Neurogenicbladdermanagementandcutaneousnon-continentilealconduit.SpinalCord,2002,40(9):443-448.5李龙承,张旭(译).泌尿外科手术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16-426.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