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肾移植

科学看待肾移植 --报业

2009-11-29 www.hljdaily.com.cn A +

科学看待肾移植Cannotfindmark:content_ads2004-03-0611:35  提起肾移植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众多器官移植中开展较早,技术较成熟的器官移植手术。然而,虽然通过手术植入一个健康肾脏是治疗肾功能衰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但许多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由于担心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而对是否做肾移植手术迟疑不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致使生命无法延续。近日,就如何科学看待肾移植,记者与哈医大二院泌尿外科主任陈照彦教授进行了一次交谈。 移植技术成熟稳定 用肾脏移植的方法成功地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实践,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有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际上肾移植最长存活时间达37年。我国肾移植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每年以两千余例的速度增加,肾移植最长存活期已达25年。 哈医大二院早在1972年就开展了肾移植动物试验,1974年成功完成了肾自体移植手术。1978年2月3日,在陈照彦教授配合下东北三省第一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成功,患者至今仍健康存活。而近年的活体供肾移植又让肾移植技术迈上新的高度。陈照彦教授至今提起1999年东三省首例活体肾移植手术,仍激动不已。那次手术是一位救子心切的母亲为孩子提供活体肾,当时新闻媒体都聚集在手术室内,陈教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手术成功后,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就报道了此事。活体肾移植成功之后,陈教授在2000年又成功做了东三省首例胰肾联合移植。虽然该院肾移植数量从全国来看并不算多(2003年全年肾移植共完成43例,最大年龄73岁),但从移植种类、移植成功率(95%%)方面已位于全国先进水平。 排斥反应可防可控 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中必然出现的情况。如何减轻排斥反应也是器官移植专家们一直研究的课题。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提高,目前90%%以上的肾移植病人都能过排斥反应这一关。据陈照彦教授介绍,保证手术成功需要做到五个方面:配型要好;肾脏源的质量要好;手术要规范、时间要短;严防感染;术后要坚持足量、按时用药。要做到前四方面,需要医院设施齐备,医生技术高超,而第五方面则需要患者来配合。 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可以发生在移植后的任何时候,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来帮助抗排斥。目前,国内外各个肾移植中心,都是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设备条件、实验室检测手段等来设计自己的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常常自行减药量,导致排斥反应加剧,存活率降低。陈照彦教授不无惋惜地告诉记者,他曾为一位多囊肾患者做了多囊切除及肾移植手术,在术后周年纪念日上,患者精神饱满。之后患者就自行减少用药量,结果很快出现排斥反应,因来院就诊晚,出现各种并发症,造成不治身亡。“如果她能遵医嘱用药,而不是自行减药,现在仍会健康地活着。” 陈照彦,哈医大二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掌握国内外泌尿外科现状及对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疑难重症的诊断及治疗。 他率领的泌尿外科现已成为肾移植中心、体外震波碎石中心、腔内治疗中心及泌尿外科疑难病例诊治中心。2003年收治住院人数超千人,日平均手术例数13台。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