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合并食管平滑肌瘤1例推荐到首页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02期1/2页12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广西百色533000
【关键词】食管肿瘤;多发性;鳞状细胞癌;平滑肌瘤
1病例简介 患者,男,57岁,进行性吞咽困难4月余,伴明显的食物滞留感。体检: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脾不大。胃镜示“食管上段癌”,胸部、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手术所见:食管颈段近咽部胸廓入口上方约1cm处见一大小约2.5cm×2cm×1cm肿物,向四周膨出,质韧,表面粗糙,胸上段平主动脉弓处另见一卵圆形大小约2cm×2cm×1.5cm肿物向一侧突出。
1.1病理检查眼观:食管一段,长11cm,直径2cm,距食管一端3cm处见一溃疡型肿物,大小2cm×2cm×1cm,切面灰白、实性,质脆,浸润食管壁全层,镜检:食管鳞状细胞癌,肌间有散在癌巢,癌细胞多为基底细胞型,排列成层,无角化和细胞间桥,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深染,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距该肿物3cm处近贲门端另见一结节形肿物,大小2cm×1.5cm×1cm,切面灰白、实性、质硬,镜检:由交织排列的平滑肌细胞束构成,其间有多少不等的胶原,细胞具有两端圆钝雪茄形的核,胞浆嗜酸性,免疫组化:actin(+),desmin(+),vimentin(+),myoglobin(-),s-100(-),cd34(-),cd117(-)。
1.2病理诊断①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浸润食管壁全层;②食管平滑肌瘤。
2讨论 食管肿瘤多为单发,多发较少见,约3%~10%的病例有一个以上的肿瘤[1]。一般认为食管多发性肿瘤的形成与机体对癌肿的易感性有关,一个肿瘤的存在表明机体有发生第二个肿瘤的易感性,特别是同一系统或相关系统更易发生[2]。本例中平滑肌瘤应与胃肠间质瘤相鉴别,胃肠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在形态上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其形态多变,排列结构多样,与胃肠道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较难鉴别。免疫组化诊断胃肠间质瘤最有意义的抗体是cd34和cd117[3]。cd34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抗原,在胃肠间质瘤诊断中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真正胃肠道内外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基本不表达。cd117是c-kit原癌基因产物,是一种酪氨酸激酶跨膜受体蛋白,在胃肠间质瘤中表达率为81%~100%,是诊断该瘤的特异抗体之一。只要cd34与cd117阳性,都应诊断为胃肠间质瘤[4]。本例中近贲门端肿物免疫组化cd34、cd117均为阴性,故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
【参考文献】 [1]张进华,张力克,连延昌,等.多发性食管平滑肌瘤1例[j].河北医药,2003,25(12):961. [2]乔振亚,张秀红,乔东方,等.食管及胃同时性多原发癌临床病理分析[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17(6):1042-1043. [3]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4-75. [4]王卓才,黄小让,赖日权,等.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j].癌症,2000,19(6):579-581.
1/2页12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