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食管失弛缓症

升清降浊法治疗食道

2009-11-29 www.gotoread.com A +

2007年第25期摘录如发现有乱码,请点击下面链接浏览原文

正文摘录:

・中医中药・2007年9月第4卷第25期升清降浊法治疗食道一贲门失弛缓症16例陈邦士’.陈洁昂。(1.揭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揭阳522000;2.揭阳市榕城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揭阳522000)【关键词】升清降浊法;升清降浊汤;食道一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12007)09(a)一088―01食道一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道神经功能障碍。食道缺乏蠕动,食道下端括约肌高压和在吞咽时呈失迟缓状态。以致食物难以顺利地进入胃而滞留于食道内,而使食道扩张、延长或弯曲的一种疾病。本病约占食道疾病的20k一20%。现代医学对本病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笔者在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升清降浊”法治疗食道一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治2001年11月~20()6年5月期间中医门诊的食道一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6例,其中男5例,女ll例,男女比例为l:2.2;年龄25~57岁,平均36岁;病程6个月~19年;其中合并胃炎5例.食道炎3例.咽炎7例。大部分病人经过其他医院(诊所)治疗过,但效果不满意,其中l例患者经西医用食道扩张术治疗后复发而转求中医诊治。1.2诊断标准.食道一贲门失弛缓症临床上常表现为液体和(或)固体食物的无痛性吞咽困难,多呈问歇性,时轻时重,后期则呈持续性:大部分病人可发生胸骨后灼痛、针刺痛或锥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中上腹部;常有食物反流,食物不呈酸性,多在进食过程或餐后几分钟出现。这些症状常因情绪、饮食冷热辛辣等刺激而诱发。病程久者可出现体重减轻、贫血和出血等症状。本文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具体为:①x线检查,x线钡餐显示食道下段黏膜光滑呈鸟嘴样改变;②内镜检查,食道腔内有食物潴留,食道腔扩大,贲门口痉挛性狭窄,稍加压镜身易于进入胃腔。临床上诊断根据典型症状并具备上述检查中的一项即可确诊。1_3治疗方法1.3.1一般治疗消除患者紧张、忧虑情绪,教导患者避免情绪波动、刺激,保持心境舒畅;避免进食粗糙、过冷过热或辛辣刺激的食品;避免食后l~2h内平卧,而应散步或取半卧位.以利饮食的充分下咽与消化。1.3.2中药治疗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升清降浊”法治疗本病,基本方为自拟方“升清降浊汤”:炙黄芪30g,党参18g,炒白术18g,陈皮lOg,当归6g,升麻3g,柴胡3g,枳实10g,车前子(包)15g,沉香6g,旋覆花(包)15g,炙甘草6g。加减法:①饱胀、暧腐者,为食积,酌加山楂、莱菔子、鸡内金之类;②口干舌红、心烦多怒、胃脘胀痛伴呕吐酸水者。为肝火犯胃,加左金丸;③脘胀发冷,肢体不温者,为偏寒甚,加干姜、制附子、丁香之类;④大便溏泻者,加肉豆蔻、扁豆、淮山;⑤便秘者加薤白、郁李仁、栝楼等。每日l剂,水煎2次。分2次缓慢服下。15剂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88田国医药导掘C}-IINAMEDICAL}tERAI.D2结果2.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钡餐造影示.食道扩张不明显.鸟嘴状基本消失。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钡餐检查不理想。2.2治疗结果服15剂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减轻,进食改善,呕吐减少。经3个疗程治疗后,4例患者治愈,11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缓解,治愈好转率达94%。治疗过程中。所有治愈好转病例均观察半年以上,2例患者复发,继续服药仍能改善症状。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看出本法本方治疗该病症状消失快。复发少.近远期疗效均较好。3体会食道一贲门失弛缓症病因迄今仍不明确,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扩张疗法和手术治疗等,但效果不理想,容易复发。而我国传统医学则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反胃”“呕吐”“呃逆”“噎嗝”等范围;证型多属肝郁气滞、胃气不降、痰血瘀阻等;治疗上多采用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理气化痰、活血祛瘀方药,但症状缓解慢,长期疗效亦不理想。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进行分析,认为食道和贲门皆隶属于脾胃,而脾胃乃后天之本,人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以升为健,胃气以降为和。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食道一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多由于禀赋不足.长期情志饮食失节.形体劳役过度,致脾胃虚损,气机升降失常,久而久之形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的局面。最终产生食道一贲门失弛缓症一系列症状。笔者遵从中医“治病必求其本”之精义。认为培补后天,调理脾胃气机,恢复脾胃“升清降浊”功能.为本病“治本”之法。自拟“升清降浊汤”乃以补中益气汤为底.加枳实、车前子、沉香、旋覆花等药而成。补中益气汤是李杲老人在《脾胃论》中为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而设立的专方,具有补巾益气、升清降浊之功。而旋覆花可开结气,降痰气,利气下行,是理气降逆要药;沉香善于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本草经疏》认为本药“治冷气,逆气,气结,殊为要药”;枳实能行气化痰以消痞、破气除满而止痛;车前子有利水湿、分清浊之功能。笔者师李杲老人之意而不泥其方.自拟之“升清降浊汤”汇消补同治、升降并调于一炉。诸药合用。其“培补后天、升清降浊”之功能益著,切中食道一贲门失弛缓症“脾胃气虚,气机升降失常”的病机。故而在治疗本病上疗效满意。【参考文献】【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32一r733.(收稿日期:2007一05―30]
阅读此文(图):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