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取号A050805200810003发布时间发布机构应急办简 介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全国食物中毒报告情况的通报
卫办应急发〔2008〕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2007年,我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报告506起,中毒13280人,死亡258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1起。与2006年网络直报数据相比,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减少15.10%,中毒人数减少26.48%,死亡人数增加31.63%。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全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
(一)食物中毒报告季度分布。
时间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第一季度64205425第二季度150350870第三季度1945681109第四季度98203754合计50613280258
第三季度是2007年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最多的季度,分别占全年总数的38.34%、42.78%、42.25%。
(二)食物中毒报告月分布。
时间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1月2580852月15154113月24109294月501310215月44982156月561216347月531307358月632135319月7822394310月358871711月336952012月3045517合计50613280258
9月份是2007年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最多的月份,分别占全年报告总数的15.42%、16.86%、16.67%。
(三)食物中毒报告致病因素分布。
致病原因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微生物性17478165化学性89150274有毒动植物1892789167不明原因54117312合计50613280258
2007年报告的食物中毒中,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7.35%和64.73%;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中毒人数最多,占总数的58.86%。与2006年相比,2007年报告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34.34%、29.29%和72.22%;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13.59%、10.11%和5.13%;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25.17%和96.47%,中毒人数减少11.68%;不明原因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29.87%、46.22%和20%。
(四)食物中毒报告就餐场所分布。
就餐场所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集体食堂14250821家庭2192657228饮食服务单位6129844其他84255725合计50613280258
2007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中,家庭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3.28%和88.37%;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中毒人数最多,占总数的38.27%。与2006年相比,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40.08%、38.51%和80%;家庭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20.99%和40.74%,中毒人数减少18.57%;饮食服务单位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减少29.07%和22.23%,死亡人数增加1人;其他场所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8.70%、5.23%和3.85%。
(五)学校食物中毒情况。
中毒原因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微生物性5522420化学性122416有毒动植物266030不明原因246870合计11737736
2007年,学校共发生食物中毒117起,中毒3773人,死亡6人。其中,74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中毒2853人,无死亡。
2007年,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学校食物中毒总数的47.01%和59.42%。
二、中毒情况分析
(一)2007年,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7.35%和64.73%;同时,较2006年增幅较大,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25.17%和96.47%。导致食物中毒的有毒植物主要以毒蘑菇为主,共发生88起,526人中毒,113人死亡,病死率高达21.48%,其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死亡总人数的43.80%。毒蘑菇中毒多数发生在农村居民家庭,其原因主要是采食野生蘑菇时无法辨别是否为毒蘑菇所致。而毒蘑菇的毒素毒性很强,中毒后发病快、病程短,加上当地无特效解毒药,极易导致死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农村基层组织和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第三季度是2007年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最多的季度,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受季节影响比较明显,7月-9月气温较高,适合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由于夏季人们经常食用凉拌生蔬菜等食品,一旦食物储存、加工不当,容易引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又值各种植物和蔬菜采食期,加之农田、林果生产使用杀虫农药较多,容易发生因误食或加工不当引起食物中毒。
(三)在食物中毒发生场所中,家庭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3.28%和88.37%;与2006年相比,家庭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25.17%和96.47%。家庭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农村,部分居民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鉴别有毒动植物的能力,这是农村发生食物中毒的薄弱环节;同时,农村各种聚餐也多在家庭举行,由于加工设备简陋,食品加工生熟不分、处理不当,食品交叉污染,家庭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生率较高,加上当地医疗救治条件有限,导致死亡人数较多。
(四)2007年,在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为117起,中毒3773人,死亡6人,分别占总数的23.12%、28.41%和2.33%。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学校食物中毒总数的47.01%和59.42%。学校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主要是以食物污染或变质以及加工储存不当引起的中毒为主。
三、工作要求
(一)全力做好奥运会期间的食物中毒预防控制工作。奥运会卫生保障是2008年我国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奥运会举办期间正值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各地尤其是奥运会举办和协办城市要开展奥运会期间食物中毒事件的风险评估,切实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和区域联防联动,强化食品卫生执法监督职能,结合各地实际做好监测和应急准备,有效防范和应对食物中毒事件,确保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
(二)有针对性地加强食物中毒监测和防控工作。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分析本地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确定高发地区、高发季节、高发食物中毒种类和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监测和防控方案,进行专业人员培训,做好救治药品等的储备,开展预防食物中毒的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要高度重视自然灾害期间和灾后的食物中毒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灾害次生的食物中毒事件。
(三)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工作。食物中毒的发生与公众的生活、卫生习惯和食品安全意识密切相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及气候特点等,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卫生的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鉴别有毒动植物的能力,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公众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有效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附件:2007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分省报告情况
二○○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2007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分省报告情况
序号省份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1.北京614902.天津312703.河北2895574.山西728235.内蒙古628426.辽宁12163107.吉林16238128.黑龙江224209.上海8249010.江苏10408011.浙江27866112.安徽18436513.福建223831214.江西172101815.山东881416.河南14516617.湖北12518518.湖南297911619.广东244631020.广西559492421.海南6221122.重庆6194423.四川264731524.贵州254721325.云南8124186926.西藏313627.陕西00028.甘肃8534429.青海231130.宁夏336431.新疆225787合计5061238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