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丝虫病

网易健康频道

2009-11-29 health.163.com A +

病症:丝虫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何谓丝虫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

  丝虫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半数感染者无症状而血中有微丝蚴存在。潜伏期早者3个月,晚者3/2年,一般约1年。

  (一)急性期

  1.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呈不定时周期发作,每月或数月发作一次。发作时患者畏寒发热,全身乏力。淋巴结炎可单独发生,而淋巴管炎一般都伴有淋巴结炎。局部淋巴结肿大痛疼并有压痛,持续3~5天后,即自行消失。继发感染,可形成脓肿,淋巴管炎以下肢为多,常一侧发生,也可两腿同时或先后发生,其症状是沿大腿内侧淋巴管有一红线,自上而下蔓延发展,称为“离心性淋巴管炎”。炎症波及毛细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发亮,有灼热烧感及压痛,类似丹毒,称“丹毒样性皮炎”俗称流火,持续2~3天消退。

  2.丝虫热周期性突然发生寒战,高热,持续2天至1周消退。部分患者仅低热但无寒战,在屡次发作后,局部症状才渐显露,出现腹痛者,多系腹膜后淋巴结炎所致。

  3.精囊炎、附睾炎、睾丸炎主要见于斑氏丝虫病。患者自觉由腹股沟向下蔓延的阴囊疼痛,可向大腿内侧放射。睾丸及附睾肿大,阴囊红肿压痛,一侧或二侧精索可摸及1个或数个结节性肿块,有压痛,炎症消退后缩小变硬。可伴有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4.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征(肺型丝虫病)系发育移行的未成熟幼虫引起的过敏反应所致。表现畏寒、发热、咳嗽、哮喘、肺部有炎症阴影,痰中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一登雷登结晶,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0~80%),血中微丝蚴多阴性。少数尚可出现荨麻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二)慢性期由淋巴系统增生和阻塞引起,但多数病例炎症和阻塞性病变常交叉重迭出现。

  1.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管曲张淋巴结肿大是由于炎症及淋巴结内淋巴窦扩张所致,且常伴淋巴结周围向心性淋巴管曲张。见于一侧或两侧腹股沟和股部,局部呈囊性肿块,中央发硬,穿刺可抽出淋巴液,有时可找到微丝蚴,易误诊为疝。淋巴管曲张常见于精索、阴囊及大腿内侧。精索淋巴管曲张可互相粘连成条索状,易与精索静脉曲张混淆。阴囊淋巴管曲张可与阴囊淋巴肿同进存在。

  2.阴囊淋巴肿由于腹股沟表浅淋巴结和淋巴管阻塞,致阴囊肿大、表皮增厚似桔柑皮状,可见有透明或乳白色小水泡,破裂后有淋巴渗出或乳糜液渗出,有时可查到微丝蚴。

3、鞘膜腔积液多见于斑氏丝虫病。可发生一侧或两侧。轻者无明显症状,积液多时,阴囊体积增大,呈卵园形,皮肤皱折消失,透光试验阳性,穿刺液离心沉淀可找到微丝蚴。

  4.乳糜尿为斑氏丝虫病常见症状。乳糜尿病人淋巴管破裂部位多在肾孟及输尿管。临床呈间歇性发作,隔数周、数月或数年再发。发作前可无症状或有畏寒、发热、腰部、盆腔及腹痛股沟处疼痛,继之出现乳糜尿。乳糜尿易凝固,可堵塞尿道,致排尿困难其他甚或出现肾绞痛。把乳糜尿置于玻璃杯中可分三层:上层为脂肪;中层为较清的液体,混有小凝块;下层含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白细胞等,呈粉红色沉淀物,有时能找到微丝蚴。

  5.象皮肿(Elephentiasis)见于马来及斑氏丝虫病晚期。感染后10年左右发生。常发生于下肢,少数见于阴囊、阴茎、阴唇、上肢和乳房。开始呈凹限性坚实性水肿,久之皮肤变粗增厚、皮皱加深,皮肤上有苔藓样变,疠状突起等变化,易继发细菌感染形成慢性溃疡。此时仅5%患者血中查到微丝蚴。

  [诊断]

  (一)临床诊断结合流行病学史,如3~5月前在蚊虫滋生季节到流行区旅游或居住;有蚊虫叮咬史。加上典型的周性发热、离心性淋巴管炎、淋巴结肿痛、乳糜尿、精索炎、象皮肿等症状和体征均应考虑为丝虫病。

  (二)实验室诊断

  1.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白细胞总数在10~20×109/L之间,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2.微丝蚴检查是确诊丝虫病主要依据。

  一般在晚10时至次晨2时间验血,阳性率较高。

  (1)涂片法:取耳垂血3滴,置于洁净玻片上,用另一张玻片的角涂成约长2cm,宽1.5cm的长方形厚血膜,午后放在清水中溶血5~10分钟,待干、固定染色镜检。

  (2)鲜血片法:取耳垂血1滴于玻片上,加水数滴溶血,加盖玻片低倍镜检查。阳性时可见微丝蚴自由摆动,前后屈伸。

  (3)浓积法:取静脉血2ml,注入盛有0.4ml抗凝剂试管内,加蒸馏水8~10ml,溶血后离心沉淀,倾上液,再加N/20氯氧化钠8~10ml,混匀放置5~10分钟,离心,弃上液,取沉淀镜检,此法阳性率高。

  (4)白天诱虫法:白天口服海群生100mg,在15、30、60分钟分别采血镜检。

  (5)乳糜尿及淋巴尿检查:乳糜尿需加乙醚(5ml尿液+2ml乙醚)于试管内摇荡,脂肪溶解,弃乙醚,加水稀释后离心检查。淋巴尿易凝,应先加抗凝剂,后直接涂片或用水稀释10倍离心镜检。

  3.活组织检查血中微丝蚴检查阴性者可取皮下结节、浅表淋巴结、附睾结节等病变组织活检,确定诊断。

  (三)免疫学检查包括皮内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查、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因与其它线虫有交叉反应,故特异性有限。

  [鉴别诊断]

  丝虫病的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应与细菌性淋巴管炎鉴别。丝虫性附睾炎、鞘膜积液应与结核性鉴别。象皮肿应与局部损伤、肿瘤压迫、手术切除淋巴组织后引起的象皮肿鉴别。丝虫性乳糜尿需与结核、肿瘤引起者鉴别。

如何治疗:

  [治疗]

  (一)对症治疗

  1.急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可口服强地松、保太松、阿斯匹林,疗程2~3天。有细菌感染者加用抗菌药物。

  2.乳糜尿卧床休息,抬高骨盆部,多饮开水,多食淡菜,限制脂肪,蛋白饮食,并用中药治疗。对乳糜血尿者,可服用VitC、VitK4,或肌注安络血、止血敏等。无效时,可用1%硝酸银10ml或12.5%碘化钠溶液作肾盂冲洗或外科手术治疗。

  3.象皮肿①保持患肢皮肤清洁,避免挤压磨擦及外伤。②辐射热烘绑疗法:将患肢放入砖砌腿炉或电烘箱内,温度60~100℃,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30分钟,1个月为一疗程,一年内可行2~3个疗程。③外科疗法;对下肢严重者可施行皮肤移植术,阴囊象皮肿可施行整形术。

  (二)病原治疗

  1.海群生(又名乙胺秦、益群生)对微丝幼和成虫均有杀灭作用。海群生对马来丝虫病疗效比斑氏丝虫病迅速完全。

  (1)短程疗法:适用于体质较好的马来丝虫病患者。成人1.5g于晚上一次顿服或0.75g每日2次,连服2天。该疗法反应较大。

  (2)中程疗法:用于血中微丝蚴较多和重度感染及斑氏丝虫病。0.3g,2次/日,疗程7天。

  (3)间歇疗法:成人每次0.5g,每周1次,连服7周。此法阴转率高,疗效可靠,副反应小。

  副作用:主要是因大量微丝蚴或成虫死亡产生的过敏反应,作用于成虫产生局部症状,一般马来丝虫病较斑氏丝虫病反应重。对严重心、肝、肾疾病、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妊娠3月内或8个月以上,月经期妇女应缓治或禁忌用药。

  2.左旋咪唑:对微丝蚴有较好疗效。剂量4~5mg/kg/日,分2次服,疗程5天。与海群生合用可提高疗效。副作用与海群生类似,但较后者轻。

  3.呋喃嘧酮:对斑氏丝虫成虫和微丝蚴均有杀灭作用。20mg/kg/日,分2~3次,连服7天。付作用与海群生相仿。

  [预防]

  (一)普查普治夏季对流行区1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冬季对微丝蚴阳性者或微丝蚴阴性但有丝虫病史和体征者进行普治。

  (二)防蚊灭蚊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孳生地。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作业时,使用防蚊油、驱蚊灵及其它驱避剂等涂布暴露部位的皮肤,头部可用防蚊网(棉线浸渍701防蚊油制成)。

  (三)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区采用海群生食盐疗法,每公斤食盐中掺入海群生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盐,内含海群生50mg,连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丝蚴阳性率。








【我要找医生】相关文章:


【我要发表评论】手机短信,推荐新闻  【将本文推荐给朋友】【关闭窗口】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