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

2009-11-29 www.clinixoft.com A +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FractureofclavicleFractureofclavicleS42.0多由于间接暴力所致,摔倒时手或肘部着地,外力自前臂或肘部沿上肢向近心端冲击,骨折多为斜型或横断型,骨折端除在重叠移位外,内侧段因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后上移位,外侧段由于上肢的重力和胸大肌、斜方肌、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前下移位。直接暴力造成的多为粉碎型,比较少见。若粉碎型骨折严重移位,有时会压迫或刺伤锁骨下动、静脉或臂丛神经而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合并症。锁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可发生于各个年龄,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有手、肘、肩部着地摔倒受伤史,或锁骨部有直接暴力打击史。骨折后局部疼痛,肿胀明显,锁骨上下窝变浅或消失。甚至皮下瘀斑,骨折处有异常隆起,活动障碍,患肩下垂,常以健手托住患侧肘部来减轻上肢重量牵拉而引起的疼痛;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偏向健侧使胸锁乳突肌松弛来减少疼痛。骨折处有明显压痛,局部肌肉痉挛,完全骨折者可摸到移位的骨折端有异常活动和骨擦感。未完全骨折者局部有异常隆起。幼儿患者由于缺乏自诉能力,加之临床症状不明显,常易误诊,但患肢活动或压迫锁骨时,如穿衣、上提其手或从腋下托起时,会因疼痛加重而啼哭,可揭示诊断。合并有锁骨下血管损伤者,患肢血循环障碍,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合并臂丛神经损伤者,患肢麻木、感觉及反射均减弱。合并症较少见,骨折碎片向下、内移位,有可能压迫甚至刺破血管、神经和肺尖;碎片若向上、外移位,可穿破皮肤造成开放性骨折。X线摄片可确定诊断。锁骨骨折诊断标准:(一)多由间接暴力引起。(二)局部肿胀、压痛,可扪及移位的骨折端。(三)幼儿不能自诉疼痛部位,皮下脂肪丰满,畸形不明显,易被漏诊,若不愿活动上肢,应想到本症。(四)X线正位片可确诊骨折类型。(一)肩部软组织损伤。(二)肩锁关节脱位。(三)婴幼儿锁骨骨折与臂丛神经瘫相区别:臂丛神经瘫除肩部活动无力外一般肩部不疼锁骨完整,同时有肩部内收内旋,肘部伸直畸形,有相应的感觉减退区,随时间增长,有相应的肌肉萎缩。锁骨骨折容易愈合,不愈合者少见。但保持解剖对位很不容易,虽有些畸形愈合,一般不影响功能可不作特殊处理。治疗以闭合复位、外固定、早期功能活动为主。不同类型的骨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幼儿青枝骨折,用三角巾悬吊即可。若有移位,则用"8"字形绷带固定1-2周即可。对少年或成年人有移位的骨折,必须进行手法复位和固定。对骨折端轻度移位者,不必强求解剖对位,只要与健侧等长,无上下成角畸形,日后不影响愈合及功能,用"8"字石膏绷带固定即可。对有移位严重,有畸形者,用手法整复,"8"字石膏绷带固定3-4周。复位后骨折处仍有移位者可用双圈固定法,将纸垫深压骨折近端,外加胶布固定,将备好的固定棉圈套在两侧肩部,用两条短布条在背后捆扎,胸前用布缚住两圈前侧,利用肩部下垂之力和棉圈在腋下的杠杆作用来维持骨折对位。对粉碎型骨折,手法难以复位者或若用力向下按压骨折碎片,有可能造成锁骨下动、静脉或臂丛神经的损伤者,忌用按压手法。垂直的骨折碎片一般不会影响骨折愈合,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随着骨痂的生长,这些碎片可能逐渐被新生骨包裹,愈合后骨折局部仅形成一隆起,一般不会引起骨折部位疼痛或不适。以上各法固定后如果病人两手及前臂有麻木感,桡动脉摸不到时,表示石膏或双圈有过紧压迫血管、神经现象,应适当放松至解除症状为止。对开放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压迫症状及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影响功能者、或皮质有缺损的、或骨折复位固定后仍不能稳定的,应切开复位内固定,一般在局麻下,采用髓内针、钢板、钢丝、螺丝钉来固定。手术容易引起不愈合,要严格选择指征。术后悬吊前臂。常用的纠正重叠移位的方法:①膝顶复位法。②外侧牵引复位法。锁骨骨折绝大多数可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幼儿无移位骨折及青枝骨折,均不需要手法复位,仅给予适当固定以限制活动即可。对有移位的一定要纠正重叠移位和成角移位,用手法复位和固定。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不同类型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复位手法:1.幼儿锁骨有移位骨折:采用双手扳住患儿两肩外展,两拇指顶住两肩胛间区,向背后徐徐用力牵引,使患儿挺胸、肩部后伸,后用拇、食、中三指以提按手法将远端向上向后端提,将近端向下按捺,使之复位。2.少年及成人锁骨骨折:(1)膝顶复位法:详见"西医治疗"栏。(2)外侧牵引复位法:详见"西医治疗"栏。(二)固定方法:1.横"8"字绷带固定法。2.斜"8"字绷带固定法。3.双圈固定法。儿童一般固定2-3周,成人固定4周。粉碎骨折6周。(三)药物治疗: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内服复元活血汤。中期宜接骨续筋,内服可选用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后期宜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可内服肢伤三方或补血固骨方。锁骨骨折可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骨折复位及固定后数日内即应开始练习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活动,防止关节挛缩。开始时可在躯干向患侧倾斜的姿位下摆动上肢,以后逐渐增加用力程度,扩大活动范围。去除外固定后应积极进行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带肌力的练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