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邻居介绍,常局长一家是两年前搬到这里的,以前在县城有另外一处住所。邻居说,常局长家户型和自己家一样,楼上楼下大概在200平方米左右。关于常某这个孩子的记忆,小区里聊天的几位老太太说,这孩子在徐州上学,平时不大和别人说话,有时问一句他才答一句。见面太少,几位老太太感叹。
在位于邹城市新区的邹城一中新校区,办公室张主任听明记者的来意后称,“好像有这样一个孩子,父亲是交通局长。”更多有关孩子的情况他没有透露。邹城一中分管行政的王副校长以此事不属于自己分管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一个中国矿大大一学生,仅仅因为同学没有理睬他,而向同学下毒。这件事很容易让人想起马加爵―――那个在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学心目中沉默乖巧的学生,却残忍地连杀4名同班同学。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校园案件使人们不禁疑惑: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不少案例表明,大学生相当多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人格的自我中心,容易变得孤僻、内向和脱离群体,易于沉迷网络、录像等。而另一项调查也表明,一些大学同学之间的沟通不畅,没有认同感,而大学时期是需要得到认同的。孤僻而得不到外界关怀,使得这类人经不起挫折,选择攻击报复。这个向3位同学投下铊毒的大一学生就是一个例子。但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同学们早一点注意到常某的心理,学校多一点关心爱护,情况又会如何呢?铊中毒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只有一个完整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才能及时为那些可能爆发心理危机的同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帮助他们调节心理,健全人格,化解危机,走出困境。来源:现代快报
“铊中毒”事件引发大学生心理健康话题
两成大学生有“心病”
“中国矿业大学3学生铊中毒”事件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生常某因与同学关系紧张,为了报复而投毒。联系起前几年的马加爵事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再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心理专家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毒者应是患上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