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及眼球后纤维化一例

2009-11-28 www.daifumd.com A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及眼球后纤维化一例发表:(2006-11-1010:55);最后修改:2006-11-1010:55;栏目:[专长项目]
作者:;【阅读:940】【留言】【繁w】

膜腹后纤维化(RPF)国内报道不多。因本病缺乏定位性表现,诊断困难。最近几年有关报道,大多为单纯性腹膜后纤维化,且常因肾功能不全或尿道梗阻就诊。近期我们观察1例较特殊,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7岁。因间歇性双眼睑水肿5年,反复头晕1年,于1997年12月27日收入广州南方医院心内科。体检:BP158/112mmHg(1kPa=7.5mmHg),心率115次/分。半卧位,消瘦。双眼睑水肿,球结膜充血,近穹隆部结膜下一周可见增生物,尤以外眦角处明显,呈橄榄状局部隆起,颈静脉显著怒张,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双肾区叩击痛阳性,腹部明显膨隆,腹水征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沉:57mm/1h,尿素氮(BUN)2.6mmol/L,肌酐(Cr)97mmol/L。尿浓缩稀释试验最高1.015,最低1.006。血浆总蛋白48.0g/L;白蛋白26.0g/L,球蛋白4.6g/L,白蛋白/蛋白球比值为1.2。  肾B超:左肾结石,左肾积水。心脏B超:左房室、右房内径扩大,左室壁搏动幅度普遍减低,左室射血分数(EF)为46%。心电图:左心室高电压。胸片:心影增大,心胸比率为0.61。静脉肾盂造影示双肾积水。肾脏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CT)示左、右侧肾图曲线均为梗阻型,3段不分明,尿路不通畅,双肾盂积水。腹部CT:肾周见环形稍高密度影,最宽达1.3cm,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周围见环形软组织包绕。诊断:腹膜后、肠系膜根部广泛纤维化。双眼CT:双侧眶内球后大部分间隙被增生的肿块充填,双眼球周围见环形纤维组织包绕。  临床诊断:特发性腹膜后、眼球后纤维化,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理诊断:CT引导下行左肾周围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示少许角化物质。左眼球结膜下肿块活检病理报告:黄斑瘤。  经强心、利尿、扩血管、降压等综合治疗,2周后心衰基本纠正,扩大的心脏恢复正常大小、血压正常。住院期间患者曾先后2次无任何诱因突然感觉双侧上肢前臂肌肉剧痛,给予消炎痛25mg口服后症状缓解。因泌尿系统临床情况尚属稳定,暂不行治疗。给予泼尼松30mg/d随访观察。  讨论 关于本病病因未阐明,约2/3病例查不出明确病因,故称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约1/3的病例可找到相关的RPF的病因,最多见如长期服用麦角酰胺,有人报道服药20年后出现RPF,其他与RPF有关的药物包括:β阻滞剂、甲基多巴、肼苯哒嗪及某些止痛药及抗生素等;腹部外伤,钡灌肠穿孔后发生RPF也有报道;近几年,也有人认为是一种过敏性病变。本例曾有6年的饮啤酒史,每日约饮2000ml,啤酒中含有添加剂,如钴等是否与此有关,值得考虑。有人报道RPF可合并硬化性胆管炎、纵隔纤维化、上颌窦纤维化,本例为RPF合并眼球后纤维化。从以上报道推测,RPF是一种累积全身多脏器的疾病,提示RPF为全身性疾病,可能与免疫性疾病有共同的病因。  RPF罕见,估计人群发生率为1/20万,70%病人的诊断年龄为30~60岁,发病高峰为50~60岁,男性原发RPF约为女性1~2倍。临床症状多隐袭,无特异,一般有腰背痛,乏力、不适,当纤维斑块包裹压迫输尿管或腹主动脉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以肾盂、输尿管积水最常见。纤维斑块压迫引起肾动脉狭窄时,可出现肾性高血压。本例病人的高血压表现可能与之有关。  关于诊断,大多数病例经静脉肾盂造影而首先提示该病,CT可准确显示纤维斑块的位置和特征,是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重要手段,经CT检查,多数病人可发现典型表现而确诊[1],但须与腹膜后恶性肿瘤相鉴别。本例CT平扫时曾先怀疑为肾淋巴瘤,行增强后方确诊。  关于治疗,类固醇有一定效果,有人认为经类固醇治疗后RPF可自发性减轻或停止发展。曾有人报道病人在激素应用7~10小时后输尿管梗阻缓解。本例病人已服用激素8个月余,病情一直稳定,腹部CT复查RPF有一定好转,眼部症状较前有改善。RPF常有复发,故需长期随访。

图1 肾CT示腹膜后纤维化

图2 眼球后纤维化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