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兔热病

认识兔热病

2009-11-28 www.37c.com.cn A +

认识兔热病查看[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关键词:健康新知)  认识兔热病认识兔热病
  最近,在美国的一些地区除发现了猴痘之外,还出现了一种人们
  不太熟悉的疾病―――兔热病。今天,我们就请专家给您介绍一下这
  种疾病。
  兔热病与猴痘都是人兽共患病。兔热病又名野兔热或土拉仑菌病,
  它主要在野兔中流行,其他野生啮齿动物(鼠类)也有发生。因为此
  病的病原最早是1911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土拉县的黄鼠中分离到的,
  故命名为土拉仑菌。以后,在美洲、欧洲及亚洲的一些国家陆续有此
  病发生。
  我国个别地区也有兔热病的发生和流行。1957年,我国学者在内
  蒙古通辽的一只自毙黄鼠中分离到土拉仑菌。1959年,黑龙江杜尔伯
  特县发生了一起因剥食一只死野兔而造成14人患病的土拉仑菌病流行
  事件。1960年,在西藏洛隆的狩猎野兔者中出现了22位病人。1986年,
  山东胶南县冷藏品厂兔肉加工车间,发生了一起兔热病的流行,参与
  工作的36个工人中有31人患了此病。
  这种病和鼠疫一样,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就是说该病是野兔、
  黄鼠、田鼠等野生动物本身的一种地方病。小家鼠也能成为传染源。
  动物之间是通过寄生在动物身上的昆虫,尤其是蜱传播的,蚊蝇和虻
  也可传播。
  自然感染土拉仑菌的野兔主要有四种,即欧兔、白兔、砂兔和灰
  尾兔。这些兔主要分布在森林和草原地区。这种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直接接触病死动物,尤其是剥食死野兔,以及接触病死动物的排泄物
  和被其污染的水和食物,通过皮肤、黏膜、眼结膜而感染。人也可被
  蜱叮咬而感染。人受到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3~5天。患者起病快,
  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因狩猎剥皮而感染者的上肢会出现淋
  巴结炎,表现为淋巴结疼痛、肿大甚至破溃。因吃病兔而感染者则多
  在颈部及下颌部出现腺肿。患者若不治疗虽不至于死亡,但恢复很慢,
  可持续数月。急性期病人可用链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治疗。人们避免感染兔热病的方法是,最好不要狩猎剥食野兔,特别
  是不要食用原因不明的自毙兔。处理野兔时要注意个人防护,进入林
  区或草原,要防止蜱的叮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张见麟(2003.07.18)
【关闭】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