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外阴白色病变

穴位注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

2009-11-28 www.bestkj.com A +


穴位注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
http://www.bestkj.com【点击数】:
关键字:外阴

作者:李迎春

作者单位:037000山西大同,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

《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8年1月5卷1期中医中药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方法对86例外阴白色病变的患者,在三阴交、会阴、中极、太冲、照海和归来6个穴位注射地塞米松、维生素B12进行治疗。结果本法对三型外阴白色病变的治疗均有显著疗效。从临床观察可见到:外阴干裂,溃疡,小阴唇粘连,瘙痒,疼痛症状消失,外阴皮肤湿润,色素恢复正常,其治愈率增生型96.4%,萎缩型90.5%,混合型81.3%。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外阴白色病变;穴位疗法;水针疗法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1]。根据其组织病理变化不同而分为三种类型:(1)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2)增生型营养不良;(3)混合型营养不良[1]。对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外阴白色病变86例使用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依据每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均取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三型,(1)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病理学特征为表皮过度角化和毛囊角质栓塞,表皮棘层变薄伴基底细胞液化变性,黑色素细胞减少,上皮脚变钝或消失,真皮浅层水肿,胶原纤维结构丧失,真皮层均质化玻璃样变,真皮中层有淋巴细胞浸润带。(2)增生型营养不良:主要病变特征:表皮层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棘细胞层不规则增厚,上皮脚下沿呈齿状伸入间质,真皮浅层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但上皮细胞层次排列整齐,极性正常,细胞无异型性改变。(3)混合型营养不良:在同一患者的外阴不同部位取材活检,同时有上述两种病变存在。

1.2一般资料86例均为2006年1月~2007年12月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患者,发病年龄20~67岁,以中青年妇女多见,其中硬化苔藓42例,增生型28例,混合型16例。

1.3治疗方法

1.3.1取穴中极、会阴、归来、三阴交、照海、太冲。

1.3.2操作方法用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4mg+维生素B120.25mg,用10ml注射器,5号针头,进针时先使患者有针感,即酸、麻、胀后,再注射药物,每穴位注射上述合剂2ml,每星期注射两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个星期。

2.1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皮肤组织恢复正常(包括弹性、厚度、皮肤颜色等)。基本痊愈:症状消失或偶有轻痒,皮肤组织接近正常。好转:症状好转或基本消失,皮肤好转,病灶局限,皮肤变粉红。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好转。

2.2治疗结果见表1。表1三型穴位注射疗效比较(略)

用穴位注射1个疗程后,患者均有明显好转,瘙痒者注射3~4次均消失,86例中仅2例注射2个疗程无效,说明穴位注射对外阴营养不良各型均有显著疗效,其中硬化苔藓型90.5%,增生型96.4%,混合型81.3%,总治愈率89.5%。由此可见,外阴白色病变用本法治疗,效果显著。

现代医学认为,外阴白色病变是外阴深部结缔组织中神经血管营养失调,导致覆盖在其上的皮肤发生病变。也有认为在表皮中有一种能抑制表皮细胞生长的“抑素”,当真皮中刺激物活跃,而表皮中抑素减少时,细胞大量分裂与生长,以致表皮增厚,表现为增生型营养不良,当表皮中抑素产生过多则表皮生长受限制,以致表皮变薄硬化,即为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发病因素有:(1)遗传因素;(2)自身免疫因素;(3)性激素睾酮不足。我们取三阴交、中极、照海、归来、太冲和会阴穴位,调理其肝、脾、肾,解决生殖器由于肝、脾、肾阴虚及阳虚导致外阴营养不良。在这些穴位注射地塞米松、维生素B12,一方面调整气血功能,促使局部组织活跃,气血通畅,而获得局部病变迅速好转;另一方面通过经络传导刺激神经末梢及微循环,营养神经组织和表皮血管,使外阴表皮的“抑素”分泌平衡,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血液中资上赴⒑煜赴脱斓鞍椎暮吭黾樱佣飨愿纳仆庖跗し舾稍铩⒃錾⑽跫袄@谩骷靶∫醮秸沉戎⒆础A俅残Ч灾档没阋皆和乒阌τ谩

【参考文献】1糜若然.妇产科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0.

好课件刊载之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目的。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bestkj.com【收藏文章】【告诉好友】【打印文章】【关闭】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