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细菌性角膜溃疡

细菌性角膜溃疡的诊断

2009-11-28 jb.xtata.com A +

  角膜因无血管,新陈代谢迟缓,故容易在外伤、角膜上皮障碍、戴接触镜、乾燥、暴露和上皮剥脱等所致上皮抵抗力减弱的基础上,导致细菌继发感染,形成细菌性角膜溃疡。其中绿脓菌感染引起的角膜溃疡最为严重,可在2472小时内摧毁整个角膜。

  临床表现

  1.起病急,尤其是绿脓菌感染。2.不同程度眼红、畏光、流泪、眼睑痉挛及视力障碍。3.角膜溃疡而有大量脓性坏死物,围以浓厚的黄白色浸润,结膜囊内有脓性分泌物积聚。绿脓菌感染分泌物常常黄绿色。4.前房内常有积脓。

  诊断依据

  1.常有角膜上皮损伤史或角膜异物剔除史。2.上述典型的临床表现。3.取溃疡坏死组织作培养,一般可找到致病菌。

  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2.抗感染,主要是局部应用抗菌素。3.散瞳,尤其有前房积脓者。4.手术:炎症消退形成瘢痕严重妨碍视力者,可行角膜移植或光学虹膜切除术;如继发青光眼可行抗青光眼手术。

  用药原则

  轻症用广谱抗生素滴眼液,辅以散瞳剂及支持对症治疗,重症尤其是绿脓菌角膜溃疡应在局部用药及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的基础上,静滴复达欣并同时应用乙山半胱酸等胶原酶抑制剂。

  辅助检查

  1.轻症以“A”项检查即可。2.重症或手术治疗时查“A”和“B”。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