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四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介入治疗2003-01-0710:16:44
一年前,47岁的陈先生右小腿骨折,在武汉一家医院手术治疗后不久出现右腿肿胀、疼痛,曾多次就诊求治,疑为是骨折愈合问题。今年到经武汉市第四医院心内科就诊,诊断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后接受了静脉血管内安置滤器和血栓形成后的静脉再通术,病痛消除,痊愈出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呢? 生活中这类病人并不少见,只是没有引起广大医生的重视而漏诊。该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威胁病人生命。多见于肥胖、妊娠、长期卧床或制动、下肢或盆腔损伤或手术、服用嵫激素类药物、或患下肢静脉曲张等人群。在这些危险因素诱发和作用下,引起静脉血流淤滞变缓、静脉内膜损伤和凝血机制异常,致使静脉腔内血栓形成,管腔变窄,部分或全部阻断血流,于是出现了“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典型的急性症状为患肢突发疼痛、水肿或皮肤红斑、溃疡;慢性血栓形成的病人仅表现为患肢不易消退的浮肿、皮肤变暗、变硬,并逐渐由下向上发展。慢性病变时由于症状不典型,有时会被病人自己和医生忽视。应当指出:最可怕的是如果静脉内的血栓脱落进入肺会引起严重的肺栓塞,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如何诊断:有上述肥胖、卧床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在出现单侧(偶为双侧)下肢浮肿时,应高度警惕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如果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可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的不同可选择磁共振成像、静脉加压超声等,但最可靠的是静脉血管造影。 治疗方法: 传统治疗是药物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这种治疗疗效欠可靠,对严重的慢性病变治疗效果更不理想,同时还存在肺栓塞的风险。在1999年武汉市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在全省对一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进行了血流逆向性血管介入治疗取得成功后,该院今年又获突破,针对血栓形成过程极为缓慢或病情延误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的慢性病人,开展了血流顺向性介入治疗并获得成功,再次填补了我省医学诊疗空白,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前面所提到的陈先生就是在历经一年多的病痛折磨后,成功地接受了介入治疗,目前已回归正常生活。 众所周知,无论患上何种疾病,除了病痛的折磨,对病人及家属还存在很大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压力。因此具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的人群,要提高警惕,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在决定是否采取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切不可任意进行,应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防治。心血管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四上午来源:现代健康报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到论坛(健康新概念)中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