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并肺动脉瘤1例推荐到首页 □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第02期1/2页12作者单位:(随州市中心医院功能检查科,湖北随州441300)
【关键词】动脉瘤
患者,男,19岁,于9年前因感冒在当地医院就诊时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当时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6年前曾因肺结核住院治疗,后拍胸片无异常发现。
2007年8月因胸闷不适入住我院。查体:hr:84次,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p2不亢,腹平软,心电图正常。
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增大,左室舒末径5.9cm,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向逆运动,运动幅度增强,主肺动脉增宽,内径约3.0cm,大动脉短轴切面可见左肺动脉与降主动脉间存在一异常通道,长约1.0cm,降主动脉端开口约0.8cm,左肺动脉段开口约0.6cm。主肺动脉前方可见一大小约7.4cm×7.4cm类圆型无回声区,边界清,与主肺动脉间可见一直径约2.0cm开口相通,开口靠近左肺动脉,囊壁较厚,回声较强,厚约0.6cm,其内可见数枚强回声光斑,后伴轻度声影,后方回声增强。cdfi:降主动脉内血流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进入主肺动脉,cw可取及连续性左向右分流信号,峰值4.61m/s,压差8.8mmhg(1mmhg=0.1333kpa),在瘤颈处分为两束,其中一束沿主肺动脉侧壁行走,另一束通过瘤颈开口进入囊性无回声内,形成涡流信号。超声提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并肺动脉瘤。
ct增强显示:瘤壁明显强化与肺动脉主干无界线,且密度相近,而于心室分界清晰,延迟期与强化一同退去。
手术所见:肺动脉瘤位于心脏下前,目测约8.0cm×7.0cm,椭圆型开口约2.0cm,表面钙化呈硬壳状。
病理结果:镜下见纤维性囊壁并钙化。
肺动脉瘤发病较罕见,病因大致分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和房间隔缺损等)和继发性(梅毒、结核、动脉硬化、血管炎、创伤等)两类。本例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病程较长。而病人6年前曾患过结核病,因此,此病人也有可能是结核所致。同时,肺动脉高压在肺动脉瘤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肺动脉瘤主要并发症为瘤体破裂所致咯血,死亡率较高。
该病的超声诊断主要与主肺动脉间缺损、左冠窦瘤破入左肺动脉、心房憩室等鉴别。①主肺动脉间缺损,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大动脉短轴切面可见升主动脉与肺动脉间有交通,cdfi可见肺动脉近端偏上双期连续性异常血流,鉴别要点是分流的部位不同。该患者双期连续性异常血流起始降主动脉,在肺动脉分叉处。②左冠窦瘤破入左肺动脉,表现为肺动脉扩张,有时主肺动脉内可观察到窦瘤回声。而该患者二维图像无回声区于肺动脉外侧,二维图像清晰显示,主动脉窦形态正常,根部未见增宽,未见瘤样扩张,无回声区与主动脉根部有一定距离。③心房憩室,主要见于左心房,常位于心房体部心耳,多呈囊状向外突出,与心房之间有较窄的交通口。④胸水,局限的包裹性胸腔积液有时容易误诊为囊性占位,但彩色多普勒可见经过未闭的动脉导管进入到动脉瘤内的血流。
1/2页12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