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斜颈生后很快就能发现。治疗婴儿斜颈是从发现的时候开始就要坚持按摩治疗,直到完全好的时候为止,可以配合针灸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2岁多以后虽然可以做手术,但是面部的变形、斜视(还可以导致弱视)及脊柱侧弯等则不容易矫正。用套子之类不会有什么疗效。关于先天性斜颈的病因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一般认为,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于难产或分娩时使用产钳助产,造成一侧胸锁乳突肌撕裂出血,形成瘢痕而将头部拉向患侧所致。也有人认为,斜颈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异常,受到压迫所造成的。另外,斜颈还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明显的家族史。
先天性肌性斜颈根据病情的轻重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重型,头部显著向一侧歪斜,患侧的胸锁乳突肌严重缩短,里边常有挺硬的包块,大小约3x4厘米,颈部活动受限,面部与头颅畸形明显;第二类为中型,头颈中度的向一侧歪斜,患侧胸锁乳突肌全部或局部缩短,里面也有硬性包块,约2x3厘米,颈部活动轻度受限,面部与头颅轻微畸形;第三类为轻型,头颈向一侧轻度歪斜,患侧胸锁乳突肌肥厚,稍有缩短,可触到质地较软的包块或摸不到包块,颈部活动不受限制,头、面部畸形不明显。
从以上病因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先天性斜颈的预防尤其重要。一旦发现患儿有斜颈的早期表现,就要抓紧治疗。对l岁以内的患儿,绝大多数可用非手术疗法治愈,不再复发,也没有畸形残留。
对于l岁以内的轻、中型先天性斜颈患儿,由家长自行给予手法治疗即可。其方法如下:患儿侧卧在母亲双腿上,面向外,患侧向上,头部伸出并使颈部稍后伸,用手指在患儿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的方向,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反复多次地进行捏揉,手法由轻到重,每次捏揉约15分钟左右,每日进行2—3次。在手法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配合热敷,有助于胸锁乳突肌内的包块消退和解除该肌肉的痉挛。还可以配合睡眠时固定的方法以及手法牵引等。
总之,纠正先天性斜颈,早期采用综合性非手术疗法是可以治愈的,但应持之以恒,一般情况下持续数月至1年左右,先天性斜颈可得到明显改善与治愈。
对于重型的先天性斜颈以及轻、中型的患儿经手法治疗无效或疗效甚微者,应考虑整形手术纠正。手术治疗一般应在患儿两岁以后进行,但不应超过12岁。因为12岁以后面部畸形已较严重,即使斜颈得以纠正,但面部畸形矫正的可能性很小。
先天性斜颈的手术方法比较简单,手术时在患侧颈部锁骨上缘作一5、6厘米长的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浅层的肌肉后,暴露胸锁乳突肌下端,并将其切断,这时斜颈即可矫正;由于头部长期歪斜,所以手术后颈部也不能很快顺利地恢复正常。一般情况下,术后应注意颈部固定,对于年龄大或畸形严重者,术后可用石膏绷带或颈围将头部固定在矫正后的位置上l—2个月。同时还可作一些自我锻炼,转动颈部以扳正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