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动脉栓塞的肢体常具有特征性的所谓“5P”征:疼痛、麻木、无脉、苍白和运动障碍。
(一)疼痛:大多数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疼痛,部分病人可仅感酸痛,个别病人可无疼痛感觉。
(二)麻木、运动障碍:患肢远端呈袜套型感觉丧失区,由周围神经缺血所引起。其近端有感觉减退区,感觉减退平面低于栓塞部位。
(三)苍白、厥冷: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层下静脉丛血流排空,皮肤呈蜡样苍白。若血管内尚积聚少量血液,在苍白皮肤间可出现散在青紫斑块。肢体周径缩小,浅表静脉萎瘪。皮下出现细蓝色线条,皮肤厥冷,肢体远端尤为明显,皮温可降低3~5℃。
(四)动脉搏消失或减弱:栓塞部位的动脉有压痛,栓塞以下后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
凡突然发生肢体疼痛伴急性动脉缺血表现,相应动脉搏动消失者,诊断大致成立。
诊断鉴别本病应与下列几个疾病进行鉴别:
㈠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临床上鉴别急性动脉栓塞和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是非常困难的,但两者鉴别又非常重要,取栓术采用气囊导管法相对安全有效。但血栓取出术(thrombectcmy)常常失败,也可能扩大阻塞范围。动脉血栓形成有长期供血不足症状,如麻木感、畏寒和间歇性跛行等。检查时有皮、甲、肌肉萎缩病变,起病不如动脉栓塞那样急骤,往往有一段时间的血管功能不全的前驱症状。动脉造影见受累动脉管壁粗糙,不光整或扭曲、狭窄和节段性阻塞,周围并有较多侧支循环,呈扭曲或螺旋形。注意到这些对鉴别诊断是有帮助的。
㈡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髂股血栓性静脉炎、股蓝肿病人可能引起动脉反射性痉挛,使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皮色苍白、肢体水肿、易误诊为动脉栓塞。水肿常是严重动脉供血不足之晚期表现,皮肤和肌肉明显缺血发生在先,但大多数血栓性静脉炎严重水肿发生在皮肤坏死以前。同时有浅静脉曲张,皮肤颜色青紫等,易和动脉栓塞相鉴别。
㈢动脉内膜分离
动脉内膜分离引起腔内假性窦道压迫动脉腔可伴有远端动脉栓塞性阻塞。但这些病人常有胸背痛,长期高血压病史,听诊有杂音,胸片有纵隔增宽等有助于诊断。
此外,周围动脉瘤血栓形成,N动脉受压综合征(poplitealentrapmentsyndrome)以及麦角碱中毒(ergotintoxication)都可能产生间歇性跛行,严重缺血症状需加注意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