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新生儿呼吸暂停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66例临床分析

2009-11-28 www.zclw.net A +

【关键词】纳洛酮氨茶碱新生儿呼吸暂停

  新生儿呼吸暂停(Apnea)指呼吸暂停时间≥20s,常伴有心律减慢(<100次/min)、发绀、肌张力低下等。尤其是早产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呼吸暂停。现将我科应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66例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中发生呼吸暂停者共106例,均符合呼吸暂停诊断标准[1]。其中男63例,女43例;早产儿84例,足月儿16例,过期儿6例;出生体重<2500g82例,>2500g24例,出生体重1.2~4.22kg。首次发作日龄<1d者25例,1~3d者69例,4~10d12例。原发性呼吸暂停2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8例,吸入性肺炎25例,感染性肺炎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颅内出血6例,肺出血3例。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原发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监控心律、呼吸和经皮血氧饱和度,定时巡视,密切观察。发现呼吸暂停发作时,立即进行托背、触觉刺激、弹足底刺激呼吸;出现发绀立即气囊加压加氧,保持呼吸道畅通。在给予供氧、保暖、支持治疗、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若呼吸暂停反复发作者,给予药物治疗。(1)治疗组:给予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纳洛酮0.1mg/kg静脉滴注,q12h或q8h,首剂纳洛酮后,接着用氨茶碱静脉滴注,首剂5mg/kg,12h后给予维持量2.5mg/kg,q12h,两种药物均连用3~5d;(2)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氨茶碱剂量同治疗组,用药3~5d。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每日呼吸、心率及呼吸暂停情况。

  1.3疗效判断  显效:48h内控制症状,用药疗程短,未再复发。有效:72h内基本控制症状,偶有复发,持续用药5d以上停止复发。无效:症状未控制,发作频繁,出现并发症。

  2结果  治疗组显效50例(75.8%),有效12例(18.2%),无效4例(6.0%);对照组显效25例(62.5%),有效10例(25.0%),无效5例(12.5%)。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116和1.329,P均>0.05)。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呼吸暂停多见于早产儿,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症状,如不及时抢救,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脑损伤,病死率高[2]。  目前,治疗呼吸暂停的药物主要是氨茶碱和咖啡因,尤其氨茶碱应用较多,但氨茶碱的兴奋作用同时也增加了脑组织等重要器官的耗氧量,因此会加重患儿的缺氧,致呼吸节律不规律,疗效欠佳,而应用纳洛酮治疗,属于病因治疗,这是氨茶碱所不具备的[3]。纳洛酮是阿片受体阻断剂,可全面拮抗βEP对人体的生物作用,清除或减轻对人体细胞的损伤,阻断βEP对呼吸循环及中枢系统的抑制作用[4]。本资料结果表明,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在治愈率、总有效率等方面均高于单用氨茶碱,尽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可能是由于患儿入院时病情较重、病例数过少等所致。但值得肯定的是,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尽管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呼吸暂停已用于临床多年,但在给药方案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仍需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  [2]陈超.早产儿呼吸暂停防治[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4):205.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0232.  [4]祝益民.纳洛酮在儿科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643.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