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结肠憩室病的临床特点首席医学网2008年11月28日17:56:59Fri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于振兴闫旭梁妍冯璐邰建东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吉林长春130021)
加入收藏夹【关键词】憩室病;结肠;老年
结肠憩室常缺乏临床症状,老年人群多发,多以其并发症为首发表现,从临床表现上本病难与结肠其他疾病相鉴别,误诊率较高,在诊断及治疗上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对31例结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结肠憩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0-2006年在吉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结肠憩室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35~79岁,平均61.2岁;病史2d~5年。其中以腹痛、便血等为主要症状者25例(80.6%),临床无症状者(亚临床型)6例(19.4%,为体检时偶然发现)。
1.2内镜及影像学表现31例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表现为:憩室在全结肠均有发现,憩室呈囊袋状向肠腔外突出,有时易与肠腔相混淆,开口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可见局部肠壁薄弱;憩室有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多数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局部血管紊乱或消失,肠壁收缩及舒张功能减弱,憩室内可有粪便残留。其中8例患者同期行CT结肠成像检查,结果显示:结肠充盈后可见单个或多个向肠腔外突出的囊袋,多有较窄的颈部和结肠腔相通,有时可见局部肠外瘘道存在。
1.3治疗及预后31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有2例通过非手术治疗(禁食、抗感染、止血等措施)获得改善;29例(93.5%)予以开腹手术,行局部肠段切除或憩室切除术,全部治愈,预后良好。
1.4统计学方法全部资料用SSP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31例结肠憩室患者中年龄≥60岁21例(67.7%),年龄<60岁10例(32.3%);以结肠脾曲作为左右半结肠的界限〔1〕,憩室位于右半结肠14例(45.2%),位于左半结肠17例(54.8%)。年龄与憩室部位的关系详见表1。可以看出,年龄≥60岁组与年龄<60岁组比较,憩室位于左半结肠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表1年龄与憩室发生部位的关与年龄<60岁组相比较:1)P<0.05
憩室数目为1~5个不等,其中单发25例(80.6%),多发(>2个)6例(19.4%);憩室开口直径在0.5~5cm不等,平均1.8cm;结合临床表现,31例结肠憩室患者中并发憩室出血22例(70.9%)、憩室穿孔3例(9.7%)。憩室并发症与年龄、部位的关系见表2。可以看出,年龄≥60岁组与年龄<60岁组比较,结肠憩室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在年龄≥60岁组中,左半结肠发生出血、穿孔的机会显著高于右半结肠(均P<0.05)。表2憩室并发症与年龄、部位的关系与同年龄组比较:1)P<0.05
31例患者中有2例通过非手术治疗(禁食、应用抗生素、止血等措施)症状缓解;29例予以开腹手术,行局部肠段切除或憩室切除术后全部治愈。
结肠憩室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肠腔内经常处于高压状态、肠壁结构缺陷有关。而长期低纤维饮食摄入,造成肠道推进性运动缓慢,粪便秘结,是促使肠腔内压显著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肠憩室的发病率随着地区、种族的不同差异较大,西方发达国家多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亚洲地区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另外,本病发病率随着增龄而增加〔2〕。本组31例结肠憩室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67.7%,也证明了这一点。
关于结肠憩室的好发部位,国内外报道差异很大。西方以左半结肠多见,国内报道多显示好发于右半结肠〔3〕。本组研究表明,年龄≥60岁者憩室发生于左半结肠的比例显著高于<60岁者,提示随着增龄导致的肠管壁脆弱化,左半结肠憩室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
憩室的数目和大小个体差异较大,本组研究显示单发结肠憩室占多数。多数结肠憩室为亚临床型,可终身无症状,偶因体检时行内镜或影像学检查被发现。憩室内物质滞留刺激可引起憩室炎,由于憩室壁通常缺少肌层,故炎症极易扩散,形成憩室周围炎及周围脓肿,从而引起腹痛、出血等症状,少数可发生急、慢性穿孔引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或内瘘。本组31例住院患者中6例为亚临床型,其余25例全部因出血或穿孔入院,其中憩室出血居多,占88%(21/25),提示结肠憩室是发生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本组老年人群与非老年人群相比较,发生憩室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机会显著增加,且发生并发症的部位以左半结肠居多,提示老年结肠憩室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多,且发生并发症的憩室部位集中在左半结肠,是老年人发生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因此对于发生下消化道出血及其他腹部症状的老年患者,要考虑到结肠憩室的可能性。
考虑到结肠憩室的可能性后其诊断并不困难,结肠镜检及影像学检查如CT结肠成像等即可明确。但需注意的是急性憩室炎时因肠腔内充气压力升高可能诱发或加重穿孔,所以内镜检查时要特别注意。CT结肠成像可以对结肠憩室进行准确定位,尤其对观察肠腔外病变(如瘘、脓肿等)更有优势,对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对于憩室合并出血的患者,一般先行内科治疗,给予禁食、减压、输液、抗感染、止血等措施多可暂时停止出血;但因再出血率较高,故宜在一般状态纠正后尽早手术治疗。对于内科治疗无效和穿孔所致腹膜炎及局部瘘管形成者应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憩室切除术和结肠切除术等,并确保吻合口远端无病变残留。本组31例患者除2例因其他原因未行手术外29例行手术治疗,经充分的肠道准备和术中的肠道灌洗均行Ⅰ期吻合,全部获得治愈。
【参考文献】1LinOS,SoonMS,WuSS,etal.Dietaryhabitsandrightsidecolondiverticulosis〔J〕.DisColonRectum,2000;43:141218.2SimpsonJ,ScholefieldJH,SpillerRC.Pathogenesisofcolonicdiverticula〔J〕.BrJSurg,2002;89:54654.3贾林,黄开红,李渝元,等.国人消化道憩室的发病学特征及其并发症〔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41922.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