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小儿高热

小儿高热惊厥的预见性护理

2009-11-27 journal.shouxi.net A +

小儿高热惊厥的预见性护理首席医学网2006年06月12日00:50:12Mon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向庆龄

加入收藏夹向本刊在线投稿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是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初期。当体温骤然升高时出现的惊厥,大都呈良性过程,无后遗症。但是,有些高热惊厥,尤其是复杂性高热惊厥,可造成缺氧性脑损伤,与癫痫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最近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有将近40%的发热惊厥患者可发展成为癫痫,做好小儿高热惊厥的预见性护理,其目的是减少高热惊厥的发病率与后遗症,同时还可以避免患儿家长高度紧张和极度焦虑。

2005年院门诊实行小儿高热惊厥的预见性护理后,根据统计学分析,高热惊厥的发病率与2004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5%,小儿高热惊厥以6个月~3岁内发病率最高,占82.6%。尤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约占80%。

1掌握患儿发病基本情况

在患儿候诊的时候,要准确掌握患儿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判断是否采取小儿高热惊厥的预见性护理。

1.1测量体温首先测量体温,主要是了解患儿体温是否正常,若体温在37.5℃~38.4℃之间,就应每30min测量体温1次。若体温在38.5℃以上,就应积极采取物理降温。

1.2询问年龄年龄在6个月~3岁之间高热惊厥发病率最高,所以要特别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1.3了解发病情况因为任何非中枢神经系统性感染都可以引起高热惊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尤为多见,且大多发生在12h内的急骤高热。因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应给予高度重视。

1.4了解有无惊厥史首先了解患儿以前有无惊厥史,然后了解患儿近亲中有无高热惊厥的患儿和癫痫史者,因为高热惊厥有遗传因素。

2.1物理降温的方法患儿体温>38.5℃时,就立即采取物理降温。常采用冷敷和擦浴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湿毛巾敷额,用30%酒精擦浴(胸腹部和脚心忌擦),用冰袋冷敷腋窝、腹股沟、颈动脉等大血管流经的地方。

2.2补充液体鼓励配合的患儿多饮水或果汁水,不能配合的患儿就指导家长给患儿多喂水或牛奶等。

2.3必要时服退热剂物理降温30min后若患儿体温仍未得到控制,且在继续升高,就遵医嘱预先口服退热剂,若有惊厥史的患儿,还要加服镇静剂。

3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惊厥的先兆

严密观察患儿的体温及病情变化,若患儿突然出现易惊、易怒、大汗等症状时,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尽快采取治疗措施,将高热惊厥消灭在“萌芽之中”。

4积极治疗原发病

出现高热的患儿,应首先检查血常规,了解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以便合理应用抗生素,从而有效地治疗原发病。

5做好健康宣教

在患儿治疗期间,给患儿家长一定做好健康宣教,告诉他们控制好体温是预防高热、惊厥的关键。所以小儿生病后要随时检查体温,家里还要准备一些常用的退热剂。当体温未超过38.5℃时,指导要多饮水。体温超过38.5℃时,就必须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用退热剂。若仍不能很好地控制体温,应及时将患儿送到医院。

自从我科采取小儿高热惊厥的预见性护理后,发病率明显降低。因此,做好小儿高热惊厥的预见性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单位:404000重庆,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

  (编辑:朱兆耘)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