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小儿;腹腔积液;超声诊断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疾病,发病新生儿阑尾炎病例,而且年龄越小,病情越凶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8例患儿均为以急性阑尾炎诊断住院手术的患儿,男性25例,女性13例。其中1岁1例,2~5岁5例,5~12岁28例,≥12岁4例。病程最短3h,最长7d。
1.2检查方法患儿取仰卧位,使用仪器为SEQUOIA512和ALOKA400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和75MHz交替使用,首先使用35MHz探头扫查,然后改用7.5MHz探头局部逐渐移动至盲肠末端,平放阑尾区,于探头两端缓缓加压,将周围的组织推开,在腹壁与腹膜后的腰大肌,髂内动静脉之间扫查阑尾影像及间接征象。
在38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中,17例超声有明确的阑尾炎征象。表现为阑尾肿胀粗大,长轴似蚯蚓状或手指状,末端钝圆,肠壁增厚,层次不清晰,厚薄不一,浆膜回声稍强,表面高低不一,内部呈不均质的低回声,腔内为强回声,横切面呈强弱相间的环形回声,或靶环样。5例提示右下腹低回声包块,6例提示右下腹肠气增多,肠壁增厚,3例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急性阑尾炎早期因受肠道内气体的干扰,超声不易探查到,小儿阑尾位置变异大,特别是盲肠后位阑尾,超声不易探及[1]。多
3.1右下腹低回声包块小儿阑尾炎化脓、坏疽、穿孔时,由于大网膜包裹或周围肠管粘连,可探及不均质低回声包块。
3.2右下腹肠腔增厚,组织结构紊乱阑尾周围肠管壁因受炎性刺激而充血水肿、增厚,阑尾周边可见大网膜和增厚的肠管包绕,右下腹部声像图紊乱。此声像图常见于化脓性阑尾炎或坏疽性阑尾炎。回肠起始部位肠壁较厚,其声像图表现为结构清晰,回声一致,无肠壁间不均质低回声改变,应与阑尾炎肠壁增厚相鉴别。
3.3气体多层反射回声阑尾化脓、坏疽、穿孔时多伴有局限性腹膜炎,常导致大网膜、肠管包裹粘连,使肠管蠕动变慢或麻痹,肠管位置相对固定,肠管内气体增多,超声可见气体多层反射回声。
3.4腹腔积液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浆膜外反应早,渗出液较多,年龄越小,反应越早。渗出液出现的早晚、多少与阑尾病理改变不一定呈正比,临床上常见到阑尾改变轻微而渗出较多的病例[2]。支原体感染、腹泻时可在腹腔内散在分布积液。应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它们不具备急性阑尾炎的直接和间接征象。阑尾为蚯蚓状突起,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方。阑尾分为盲肠后、盲肠下、盲肠化验及其它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
【参考文献】[1]夏焙,吴瑛.小儿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1323.[2]童尔昌,李海萍.小儿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36240.[3]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0131.
作者单位:1桓台县人民医院特检科256400;2桓台县妇幼保健院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