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搞好营养护理,保障肠道喂养,合理静脉营养。由于烧伤打击,液体丢失,免疫低下,菌群移位和内分泌变化影响,常导致超高代谢和负氮平衡,易并发感染,加重病情。因此,住院期间的肠道喂养十分重要。早期胃肠道喂养,可防止肠道细菌或毒素移位,阻止分解代谢,利于患儿康复。可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果汁等,少量多餐,同时还可防止急性胃扩张、食物返流等并发症。适应后应逐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注意耐心、细致、温暖、亲切喂食。同时注意积极进行静脉营养,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静脉营养并发症。
2.7优化心理护理,培育亲人情感,建立健康心理。患儿离开亲人,进入隔离病房,不免产生陌生和恐惧心理,护士要多和患儿沟通培养感情,经常赞扬、鼓励、讲故事、说笑话,关心患儿,给患儿亲切的笑容,创面疼痛时给予安慰,分散其注意力,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在换药打针的治疗过程中要分散其注意力,避免白大褂“刺激”。此外,病房内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负面影响,保证小儿后期心理上的健康发育[5],使患儿感到温暖、幸福,建立健康心理。
2.8防止交叉感染。隔离治疗期间谢绝探视,室内工作人员也应适当限制。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换清洁鞋,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病房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两次,床旁桌、地面均用消毒液擦洗,病床上接触物品皆为消毒用品,污染潮湿后及时更换。
3护理干预有效评估指标
3.1病情平稳,休克期过渡快,并发症少。
3.2患儿安静,不哭不闹,精神状况好。
3.3食欲随病情好转增加,大、小便逐日正常。
3.4创面成痂好,炎症反应轻,愈合快。
3.5治愈率高,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缩短。
3.6出院时无心理障碍,体重增加。
4结果 通过积极的住院期护理干预,有重点、有措施、有条不紊的护理,治愈209例,治愈率88.6%,平均住院13.6d±4.1d。2例死亡,1例死于全身侵袭性感染脓毒血症,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草药外敷引起),25例因家庭经济困难,好转出院。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讨论 由于小儿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未臻完善。烧伤后2~4h即可发生严重烧伤休克,是造成小儿烧伤死亡的重要因素。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认为休克期护理干预是救治成功的基本保障,是有效方法之一。良好的护理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p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缩短病程。 本组病例,经过护理干预,脱离亲人,隔离治疗,心理护理,患儿均能安静,平稳渡过休克期,尤其在病情观察方面,做到了及时准确,有效地防治了并发症,处理了意外事件,如4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例,除1例因侵袭性感染严重,虽然骤停后5min心跳恢复,但10min后再次停跳死亡,其余3例均抢救成功。皆因发现及时,措施得力的结果。 在抗休克输液上,由于有护理干预,及时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血氧尿量等方面变化,取得准确数据,及时调控输液数量和速度,保证了匀速补液,避免了忽快忽慢的无效输液。使休克期能平稳、较快渡过,减少和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济时,周一平,周和平.小儿烧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7-98. [2]宇城,江仕良,周一平,主编.实用烧伤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4-218. [3]伍萍.小儿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护理体会[J].河南医药信息,2002,10(3):63. [4]黎鳌,主编.烧伤治疗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34-436. [5]余娟,王建华.面颈烧伤病人的心理反应和护理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2006,4(1):124.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