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侵及心包可引起恶性心包积液。多数心包侵犯或转移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与心包积液产生的速度和量有关。正常心包内有30毫升积液,起生理润滑作用,如果心包积液迅速增加,仅250毫升即可产生心包填塞症状,甚至可危及生命,如果心包积液缓慢增加,即使达到1000毫升临床仍可无症状。
恶性心包积液由肿瘤转移至心包膜,引起渗出增加所致。临床上各种肿瘤均可引起心包积液,以肺癌最多见,占所有心包积液的28%~31%。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对心血管功能影响不大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对于心包积液的治疗,不需做局部处理,应采取有效的全身治疗。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经全身化疗可使心包积液减少。全身治疗无效且有症状者,需进行局部治疗。对有心包填塞的患者,应立即行心包穿刺术以缓解症状。心包积液的主要症状是心包填塞引起循环障碍,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体位、心悸、浮肿、上半身静脉怒张,医生体检会发现颈静脉怒张、颜面及下肢浮肿、紫绀(唇、肢端)、肝大、肝颈回流征阳性、奇脉、心界扩大、心音遥远、心电图表现肢体导联低电压、胸部X线显示心影增大,B超可显示心包内液体量。
目前临床主要处理方法是B超定位下,行心包穿刺术放置细硅胶管于心包腔内进行引流,待液体流净后,心包内注入顺铂或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及博莱霉素等化疗药物或同时给予干扰素协同作用,或其它生物制剂。为预防心包粘连应于每次心包穿刺后注入地塞米松10-15毫克。大多数病人2~3次治疗后心包积液可以完全控制且获持久缓解,极少数难以控制的心包积液可以请外科医生做心包开窗术,引流心包积液至胸或体外。
肺癌的恶性心包积液临床症状严重,给病人造成明显生理及心理压力,但经临床积极处理,绝大多数病人心包积液是可以获得完全缓解的,不少病人缓解超过1年。因此,出现恶性心包积液的病人应有充分信心,日常做好营养保健护理与饮食调理,提高免疫力,积极配合治疗,以求达到康复治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