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心包肿瘤

医学论文,经腹超声诊断恶性肿瘤继发心包积液――附200例报告分析

2009-11-27 www.fx120.net A +

经腹超声诊断恶性肿瘤继发心包积液――附200例报告分析

肿瘤防治杂志2000年第3期第17卷临床研究

作者:钱静 赵月环 焦芳莲

单位:钱静 赵月环 焦芳莲(济南市 250117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关键词:经腹超声;恶性肿瘤;心包积液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诊断心包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肿瘤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的同时,于肝左叶上方观察心包腔间隙。结果:200例肿瘤继发心包积液患者经腹超声诊断完全符合、定量诊断准确,诊断符合率100%。结论:经腹超声诊断心包积液与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包积液具有相同临床价值,对肿瘤继发心包积液的诊断更具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4571(2000)03-0254-02

TransabdomenUltrasonicDiagnosisofPericardialEffusionCausedbyMalignantTumor

QIANJing,ZHAOYue-huan,JIAOFang-lian.

  (ShandongTumorHospital%26Institute,Jinan250117)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valueoftransabdomenultrasonicdiagosisofpericardialeffusion.Methods:Usingultrasonictoexametheabdomenoftumorpatient,atthesametimeobservethepericardialcavityonleftliverlobe.Results:Astothe200caseswhichhadpericardialeffusioncausedbymalignanttumor,thetransabdomenultrasonicdiagnosiscompletelyaccordwiththeactualsituation.Thefixingquantilydiagnosisisprecise,diagnosisaccordancerateis100%.Conclusions:transabdomenultrasonicdiagnosisofpericardialeffusionhasthesamevalueasTwoDimensionalEchocardiogram,andismoreeffectiveinthediagnosisofpericardialeffusioncausedbytumor.

  【Keywords】 TransabdomenUltrasonicdiagnosis;malignanttumor;pericardialeffusion

  我科1998年12月~1999年12月在行肿瘤患者腹部超声检查的同时,经腹超声检查诊断心包积液200例,效果确切。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患者为我院1998年12月~1999年12月间门诊及住院患者。男130例,女70例,年龄13~85岁,中位年龄44岁,原发肿瘤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手术后或正在进行放疗、化疗治疗中,进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的患者。

  1.2 检查方法

  仪器:日本东芝-240,美国泰索尼-FX,腹部凸阵探头,频率3.75MHz。患者空腹,常规行肝脏扫查时,探头置于剑下肝左叶纵切面(身体前正中线剑突下),在肝左叶上方可见心包膈面区间隙,若有心包积液产生,此间隙可见条状液性暗区,此时将探头声束指向心脏,即于前正中线呈一45°夹角,与左右水平线呈45°夹角,向上倾斜,连续扫查心尖部、心前区心包间隙,同时嘱患者深吸气使心脏更接近于探头,可观察到环绕心脏的液性暗区,随心脏舒缩运动范围大小有相应变化,于心脏舒张末期停帧,液体最宽处测量宽度(图1),而后完成肝脏及腹脏其他脏器的扫查。

图1 PE:心包积液 Rv右室 Lv左室

  2 结果

  200例心包积液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肿瘤继发心包积液定量诊断

肿瘤例数心包积液定量少量中量大量肺癌8544365贲门癌30228食管癌24195乳腺癌20182恶性淋巴瘤251582肝癌1183肠癌532

  200例患者中,有160例超声复查心包积液2次以上,7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超声显示心脏摆动综合征,结合临床出现呼吸窘迫、心动过速、颈静脉高压等症状,诊断为心包填塞,经超声引导下剑突下经皮心包穿刺抽液,效果良好。

  3 讨论

  肿瘤患者在继发少量至中量心包积液,特别在慢性心包积液时,大多无症状[1],多在行腹部检查时被首次发现。尤其少量心包积液,仅限于左室后壁后方心包,即膈上间隙区域,在行肝左叶纵切面时,能清晰显示,不易漏诊。

  心脏长轴与躯干长轴呈45°相交的夹角,心脏短轴与心脏长轴呈直角相交的一个轴心,与躯干长轴亦呈45°夹角。当探头置于剑突下声束指向心脏时与前正中线也呈45°夹角,声束垂直于心脏长轴,向上倾斜探头,在与左右水平线一定夹角范围内,探到心脏的冠状切面,其切面近似于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剑下四腔心切面,可观察到心脏外侧、下部与心尖部心包,可观测到心脏和心包的结构形态及运动特征,可清楚显示心包积液连续性分布的特点。同时对心内结构通过四腔心切面有一大致了解。

  心包腔在心尖部、心前区及膈面区间隙范围较大,在肝左叶纵切面时,可显示心包腔膈面区间隙的积液,侧动探头后显示心尖部、心前区心包间隙,随积液量增多,可见条状、半环状液性暗带环绕心脏,大量心包积液,可见心脏摆动综合征,右心房和/或右心室塌陷也可显示。在引导心包穿刺时,患者应取半卧位或坐位,此时液体依重力方向向心尖部分布,有利进针抽液。

  大量胸腔积液、纵隔肿瘤等原因可造成心脏移位,此时探头角度要适度调整,以求较完整的显示心包腔。应注意区别少量心包积液与心包膜下脂肪,鉴别诊断注意观察心包脏壁两层是否有分离、壁层心包运动减弱,腔内暗区是否随心脏舒缩运动而变形;而心包下脂肪为实性低回声附着于心包脏层,与心肌运动同步,出现在右室前方。

  经腹超声诊断心包积液作为肿瘤继发性心包积液的诊断具有符合率高、简便、无需探头切换、省时、经济的特点,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敏章,邵丙杨.中华内科学 中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02~2004.

  [2]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09~614.

收稿日期:2000-02-06  修回日期:2000-03-04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