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心肌梗塞并发心室间隔穿破

心肌梗塞并发心室间隔穿破(疾病症状)

2009-11-27 www.100md.com A +

【概述】

心室间隔穿破是急性心肌梗塞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急性心肌梗塞引致的心脏穿破中位于心室间隔者约占10%。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资料中,心室间隔穿破的发生率为1.3~2.0%。1847年Latham报告首例病人,1957年Cooley施行外科缝补术获得成功。

【治疗措施】

心室间隔穿破造成急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常在发病后短期内引致死亡。起病后25%的病例于24小时内死亡,50%的病例在1周内死亡,70%于2周内死亡。发病后生存1个月以上者仅有20%。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施行手术,缝补破口,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但手术时间的选择需权衡利弊,争议颇多。

心室间隔穿破后,缺血性坏死的心肌组织需历时6~8周方能完成纤维性愈合过程,此时施行手术由于病情已较稳定,破孔周围的纤维化心肌组织又比较牢固,持线能力较强,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大多数病例未能生存到发病后2个月。因此宜尽可能提前施行手术治疗。然而发病后早期手术,手术死亡率较高。Brandt等于1979年总结105例病人,发病后3周内施行手术者,术后早期死亡率为41%,发病后3周以上施行手术者,则术后早期死亡率仅为6%。Buckley等于1971年报道5例病人,于发病后10日内施行手术......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