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科性疾病98例中以咽下综合征最多见,为51例(41.80%),特点为出生后24~48h内呕吐羊水、黏液或咖啡色样物,进食后加重,出生时多异常。全身情况好,无腹胀,胎便正常,呕吐较重者用盐水洗胃1~2次后可止吐。18例喂养不当的特点为:哭闹和(或)哺乳时吞下大量气体,哺乳次数过频,哺乳量过多、频繁更换乳品或浓度不合适,哺乳后即平卧或过早过多地翻动小儿。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动力不成熟,特别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可表现为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甚至猝死,本组病例中有1例早产儿因胃食管反流猝死。食管钡剂造影检查食管功能是有用的诊断方法。大多数患儿经体位及饮食疗法可治愈。幽门痉挛8例,均在出生后1~2周后出现呕吐奶汁、奶块,阿托品口服有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有窒息或宫内窘迫史,除呕吐外,有神志改变、肌张力及新生儿反射异常,确诊不难。此外还需注意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临床表现无明显特点,大多为反复呕吐、反应差、发热或体重不增、血象高或正常,血培养阳性率不高,且新生儿化脓性脑膜脑炎为败血症常见并发症,因其死亡率高,存活者易留后遗症,故对败血症的患儿应常规做脑脊液检查,以助诊疗。本组中1例化脓性脑膜脑炎病例死亡。
外科性疾病24例中,消化道畸形占17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5例,多出生后2~3周出现呕吐,呕吐物为奶汁,含较多凝块并带酸味,营养情况差,有3例右上腹可触及橄榄样肿物,行钡餐X线检查和B型超声证实。早期行幽门肌切开术效果良好。先天性巨结肠5例,大多先后2~6天出现呕吐,呕吐物含胆汁或粪样物。80%出现全腹胀,行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证实,手术切除病变肠管是最好的治疗方法。1例肛门闭锁因术后感染死亡。NEC7例中有5例是早产儿,胎龄均在33周以下,7例中4例保守治疗痊愈,2例手术治疗痊愈,1例因感染重而死亡,NEC中早产儿发病率高的原因与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感染、缺氧缺血有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因素或疾病可引起新生儿呕吐,呕吐是消化道功能紊乱的表现,有时也是疾病严重程度的表现,早期明确诊断及正确治疗对疗效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消化道畸形及时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呕吐物吸入气道还易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等,频繁呕吐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长期反复呕吐影响患儿营养和热卡摄入,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故新生儿呕吐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1丁桂芝,李建民,姜淑琴,等.新生儿呕吐1010例临床分析.小儿急救医学,2004,11(4):249.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9.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