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下坏疽是发生在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的皮下组织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冬季发病较多,在我国北方严寒地区发病较高。【病因】新生儿皮肤发育尚不完替,表皮角化层薄,基底细胞层松软,真皮层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薄,汗腺发育不全,因此其皮肤屏障功能、体温调节功能差。而新生儿长期卧床、被服摩擦、大小便浸演及哭闹躁动等均可诱发局部损伤而致细菌侵人。本病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白色或柠檬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病理】主要表现为皮下组织广泛渗出、炎性细胞浸润、坏死。结合临床可分为四型:【一)坏疽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60%以上。病变的局部边沿红肿、炎性浸润分明,中心区有漂浮感,早期皮下有淡薄粉红色混浊液体,晚期为黄色脓液和坏死组织。《二)脓肿型约占巧%,病变部位境地清楚,皮肤红亮,波动分明,脓腔内有棕黄色脓液及少量坏死组织。(三)蜂窝织炎型约占15%。皮肤及皮下组织广泛充血及炎性浸润,境地不清,中心区无波动感。(四,坏死型约占10%,近几年来有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皮肤及皮下组织广泛坏死,坏死组织呈灰玄色。【临床表现】起病急、进展快是本病的特点。身体受压部位最易发病,故主要见于背部、下肢、大腿、臀部、会阴、枕肩等处。起病初主要表现为哭闹、拒乳、发热等症状,体温多在38-391C,也可达到40℃以上,亦可发生呕吐、腹泻,合并败血症时可有体温不升、腹胀、黄疽等症,晚期出现中毒性休克。局部皮肤可出现上述四种类型的改变,若病变范围广泛易合并绿脓杆菌感染,病情迅速恶化,常于数日死亡。【诊断】对不明原因的哭闹、拒乳、发热时应仔细检查全身,发现病变部位。应按烧伤面积方法来计算,>10%者属重型。【治疗】(一)全身治疗采纳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联合应用。有药物敏感实验应根据药敏来选用抗生素。《二)局部治疗对蜂窝织炎型应早期外用消炎药。脓肿型、坏疽型早期应切开引流,切口应小而多,每个切口应达1。5cm,使引流通畅,每1%的体外表积1个切口,切开后应放油纱并加压包扎,术后逐日换药2-3次。
顶一下(0)0%踩一下(0)0%------分隔线----------------------------上一篇:新生儿硬肿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