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新生儿皮下坏疽

新生儿皮下坏疽的原因和防治

2009-11-27 lady.163.com A +

新生儿皮下坏疽是新生儿期皮下组织的急性严重感染。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绿脓杆菌,偶见变形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起病急、扩散快,如不及时治疗,预后恶劣。新生儿皮下坏疽的原因和防治



新生儿皮下坏疽的原因和防治

1.多在生后6~10天发病,以身体受压部位较多见。初起时局部皮肤水肿,暗红,表面热,边界不清,有漂浮感。继之红肿区及漂浮区很快扩大,皮下组织液化、积脓,可破溃,流出稀薄脓液。晚期皮肤呈紫黑色坏死而脱落。

2.体温升高达39℃~40℃,哭闹,拒奶,嗜睡,可并发败血症。

3.辅助检查周围血白细胞增高达15X1000000000~20X1000000000/L中性粒细胞增多。并发败血症时血培养阳性。

1.加强护理,合理喂养,供给足够的能量及营养。

2.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常选用新青霉素2号、头孢唑琳、头孢哌酮、红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药。

3.早期皮肤出现漂浮感时应切开引流,切口为1~2厘米大小,两切口相距3厘米左右,切口宜小、多方向,以便引流通畅。

注意产房及新生儿室的消毒隔离,杜绝交叉感染的机会。加强新生儿皮肤护理。

本病死亡率高,约在15%以上,如能早期诊治、加强护理,病死率可降至3%以下。太平洋亲子网)【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