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大中小
新生儿硬肿症(neonatalscleredema)是一综合征,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常伴低体温,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以寒冷损伤为最多见,称寒冷损伤综合征。以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低体温对人体影响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
也有根据硬肿范围
(
(
凡符合上述两项之
本症多发生在出生后
病情分度根据
表
轻度硬肿范围*体温肛-腋温差器官功能改变轻<>正值无或轻度功能低下中<功能损害明显重><负值功能衰竭
*身体各部面积%的估计:头颈部
1)血常规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
(2)DIC筛选试验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6项检查:
①血小板计数常呈进行性下降,约2/3患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100000/mm3)。
②凝血酶原时间: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d内者≥20s,日龄在第5d及以上者≥15s。
③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s。
④血浆凝血酶时间新生儿正常值19~44s(年长儿16.3s),比同日龄对照组>3s有诊断意义。
⑤纤维蛋白原<1.17g/L(117mg/dl),<1.16g/L(160mg/dl)有参考价值。
⑥3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生后1d正常新生儿的65%纤溶活力增强,可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故3P试验可以阳性,24h后仍阳性则不正常,但DIC晚期3P试验可转为阴性。
(3)血气分析由于缺氧和酸中毒,血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4)血糖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5)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6)心电图改变部分病例可有心电图改变,表现为Q-T延长、低血压、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1.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①轻症患儿在温水浴后用预暖的棉被包裹,置24~26℃的暖室中,外加热水袋,水温从40℃渐增至60℃,体温可较快上升至正常。②中度和重度患儿可先安放在远红外线开放型保暖床上,将温度调节到高于小儿体温1.5~2℃处,约每30分钟能使体温升高1℃,随患儿体温的上升继续提高保暖床的温度,当体温达34℃时可移至封闭式保暖箱中,保持箱温在35℃左右。为减少辐射失热,在稍离小儿身体的周围罩一透明塑料布。将头面部露出塑料布外,头上戴一小帽保暖。③复温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温水浴、温盐水灌肠各种方法。④如正在用静脉补充液体或高营养液时可在瓶的周围用热毛巾包裹,使进入体内的液体有一定温度。⑤供给的氧也要预热。
2.营养和液体要保证供应足够的热卡和液体,开始时热卡至少应达到基础代谢的需要,以后渐加至正常需要量。液体量一般控制在60~80ml/kg・d,缓慢滴入,速度约4ml/kg・h,因低温时心肾功能减低,输液量不宜过多。对低血糖小儿适当提高葡萄糖进入量。
(1)对心肾功能较差者可给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宜用小剂量2~5μg/kg・min静脉滴入,因小剂量有扩张肾、脑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多巴酚胺有增加心肌收缩的作用,但不增快心率,剂量2.5~5μg/kg・min静脉滴入,可和多巴胺合用。也可用其他药物如654-2,静注每次0.1~0.2mg/kg,15分钟1次,约3~4次,若面色、心率好转即可以1~2mg/d静滴维持,继续治疗一周。
(2)抗生素的应用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尤为重要,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尽可能少用。寒冷损伤综合征虽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但不宜用广谱抗生素预防。
(3)肝素治疗,第一次剂量1.5mg/kg静注,以后每6小时静滴0.5~1.0mg/kg,至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正常后渐减少给药次数,7天为一疗程。
(4)中药:以温阳祛寒,活血化瘀为主,可静滴丹参、红花、附子注射液,或用川芎、红花注射液,或复方桃红注射液,缓慢静滴,每日2次。
(5)基因检测:基因来自父母,几乎一生不变,但由于基因的缺陷,对一些人来说天生就容易患上某些疾病,也就是说人体内一些基因型的存在会增加患某种疾病的风险,这种基因就叫疾病易感基因。
预防重于治疗。①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产前检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②寒冷季节和地区应为产房装配保暖设备。③新生儿一旦娩出即用预暖的毛巾包裹。移至保暖床上处理。④对高危儿做好体温监护。⑤积极早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不使发生硬肿症。
个别地区硬肿症仍为新生儿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凡体温低于30℃。硬肿面积在50%以上。早产儿和严重感染引起本症时病死率高。肺出血常是致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