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

2009-11-27 health.enorth.com.cn A +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亦称新生儿皮脂硬化症,大部分由寒冷引起,故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但也可因其他因素如感染而在夏季发病,故又有称为感染硬肿症或夏季硬肿症。此症为新生儿严重疾病之一,多见于出生后第1 ̄2周的早产儿或有感染窒息、先天畸形新生儿,多发生在寒冷季节,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可见于夏季,病儿出现全身冰冷,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触摸有“冷猪肉”的感觉,严重者可引起肺出血、DIC、急性肾功能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本病发生率仅次于肺炎,近年来其病死率仍高达20 ̄50%。但随着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好转,此病的治愈率逐年提高。有报道体重在1.5公斤以下患硬肿症的早产儿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治愈出院。

  1.多发生于寒冷季节。2.体温:常在35℃以下,全身冰冷。3.硬肿:先发生于小腿、大腿外侧,渐波及下肢、臀部、腹部、面颊、上肢,严重者波及全身,触及似像皮样,伴水肿者按之凹陷。4.皮色:开始发红,伴缺氧时为紫红色,伴黄疸时呈蜡黄色。5.哭声低或不哭,吸吮困难,少动,心音低,心率慢,多合并肺炎、败血症,严重者突然死于肺出血。

  1.多见于冬季,有受冷或保暖不当,异常分娩或感染史。2.未成熟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多见。3.反应低下,有“三不”症状(不吃、不哭,体温不升)。4.皮肤发凉,皮下脂肪变硬,皮肤暗红或暗紫。5.常并发肺炎、败血症、肺出血或DIC。6.肢体血流图显示血流量减少。

  1.复温:可置热水袋或置入温箱。2.营养:保证热卡供给。3.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4.抗感染。5.对症治疗。

  1.治愈:(1)一般情况好,吸吮有力,体温正常,皮肤硬肿消失、颜色正常。(2)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治愈。2.好转:(1)一般情况好转,体温仍偏低。(2)皮肤硬肿面积比治疗前缩小。3.未愈:临床症状、体征未见好转或加重。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避免早产,产妇应到医院分娩,不要在家生小孩,产时密切观察,避免产伤、窒息。冬季出生的小儿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供给足够奶量,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特别对1周以内的新生儿应把皮肤及皮下脂肪有无软硬情况作为常规检查,如小儿出现不哭、不吃、少动、体温不升,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这样可以早期发现轻型的病儿及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用药指南:1.硬肿症患儿应放入温箱保暖。2.轻度硬肿症以供足热卡、多巴胺、能量合剂、抗生素为主。3.中、重度硬肿症以低分子右旋糖酐、多巴胺、补?、血浆、脂肪乳、抗生素为主。注意支援疗法及并发症防治。4.合并DIC加用肝素,抗休克等治疗。[A]常规用药:地塞米松氟甲去氢氢化可的松氟美松[B]可选用药:酚妥拉明甲磺酸?胺唑琳瑞支亭[C]特选用药: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丙辅梅A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