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猩红热

猩红热

2009-11-27 www.dw120.cn A +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接触病人分泌物或其污染的用具、衣物或食用污染的食物和牛奶也可引起链球菌感染或猩红热暴发。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少数病人出现心、肾并发症。

1.诊断依据:(1)骤起发热、咽峡炎、草莓舌或杨梅舌、口周苍白、皮肤皱褶处有皮折红线(巴氏线);(2)发病1~2日内出疹,皮肤弥漫性充血潮红,其间散布针尖大小猩红色皮疹,压之退色,2~5天后消退;(3)退疹一周内皮肤有脱屑或脱皮;(4)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5)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6)咽拭子涂片免疫荧光法查出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7)红疹退色试验阳性;(7)多价红疹毒素试验在发病早期呈阳性,恢复期阴性。

2.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4)和(1),或(2),或(3)。

3.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5)或(6)或(7)或(8)。

1.病原性治疗药物首选青霉素、红霉素,出现耐药菌株时用头孢拉啶、头孢胺塞肟等。

2.带菌者为重要传染源,亦应给予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3.局部理疗,必要时可进行扁桃体摘除。

【预防及控制】

1.流行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

2.公共场所应空气流通,必要时可进行空气消毒。

3.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理想的可供使用的链球菌疫苗。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