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猩红热又叫做丹痧,也叫烂喉痧,是一种L型溶血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多发生在气温偏低的冬春季,年龄稍大的儿童最易患猩红热。发病比较急,病孩失觉得嗓子疼痛,全身不适,伴随着头痛、发高烧、呕吐、恶心、咽喉和扁桃体红肿,食欲下降,经1-2天全身出现红色斑疹,先由颈部、胸部、腋窝开始,逐渐蔓延到四肢和全身。红色斑疹象小米粒大小,如用手一压,红色会暂时消退,会留白色的手指压痕,过一会就又恢复红色。同时,由于病菌的毒害作用,病孩的口腔粘膜充血变红,舌头也因充血、水肿呈红紫色,舌刺突起,形状似杨梅。只口唇外围无红疹,形成苍白色圈。得猩红热后,大约5-7天,疹子出齐,皮疹会慢慢消退,体温逐渐下降,皮肤有大小片不等的脱皮现象。猩红热是一种病菌传染病,传染力极强,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染的。同时,病人的手、用具上也带有病茵,与猩红热病孩接触的儿童,也容易传染上猩红热。【急救措施】(1)发现孩子患猩红热,要及时送医院治疗。要及时打针、服药,注射青霉素,口服复方新诺明等都很有疗效。(2)注意孩子的病情,一是如果孩子持续发高烧,要细心观察是否引起肺炎或下颌淋巴结炎,二是得了猩红热2周后,注意患儿心脏、肾脏是否受损害,是否并发心肌炎和肾炎,检验方法是斑疹消退后请医生检查一下心脏,化验一下小便,特别是要观察患儿小便是否有浑浊现象;三是小儿眼皮如有浮肿现象,可能是并发肾炎,应及时治疗。【护理方法】(1)让孩子充分休息。得了猩红热,很容易并发肾炎、心肌炎,一定让孩子卧床休息。疹子全部消退1个星期后,才能让孩子下床活动。要为患儿创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有条件的病儿应单居一室,条件差的可用布帘、家具隔出一角。(2)注意患儿卫生,防止传染。每天用淡盐水给患儿嗽口几次,患儿的被褥、衣服等要放到阳光下晒,患儿用的碗、筷、手绢、毛巾应煮沸消毒。患儿的痰、鼻涕要用纸包好,然后把纸团烧掉。护理患儿的人也应带口罩,以避免传染。(3)加强患儿的营养。不要给孩子吃油腻的汤菜,多吃些易消化的流食,如稀粥、藕粉、面条或软米饭。饭菜要清淡一些。要多吃一些水果,以补充发烧时维生素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