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起病隐袭,病理进展缓慢,常呈周期性发作,往往需经数年后才趋严重。病程的演变,根据肢体缺血的程度,可分为三期:
一期(局部缺血期) 为病变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易疲劳、沉重和轻度间歇性跛行。后者为本期典型征象。当患者行走1~2里路程后,小腿或足部肌肉出现胀痛或抽痛,如果继续行走,则疼痛加重,最后被迫止步。休息后,疼痛立即缓解。再行走后症状又出现,被称为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的发展,行走距离逐渐缩短。此乃因行走后肌肉需氧量增加所致。检查患肢皮温降低,皮色较苍白,足背动脉或(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常有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
二期(营养障碍期) 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等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日益明显,行走距离缩短,休息时间延长,疼痛转为持续性。在肢体处于休息状态下,疼痛仍不止,称为静息痛。夜间更为明显。患肢皮温明显降低,皮色更加苍白,或出现紫斑、潮红,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N动脉、股动脉搏动亦可减弱。
三期(组织坏死期) 除上述症状继续加重外,患肢严重缺血,静息痛更为加重,疼痛剧烈,经久不息,患者日夜屈膝抱足而坐,稳夜不眠。食量减小,体力日衰,明显消瘦。若并发局部感染,可出现发烧、畏寒、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状。肢端组织缺血更为严重,产生溃疡或坏疽。大多为干性坏疽,趾(指)端干枯发黑,可向近端延伸。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若继发感染,则呈湿性坏疽。根据坏疽的范围,可分为三级:Ⅰ级,坏疽局限于趾(指)部;Ⅱ级,坏疽延及趾(指掌)关节及(掌)部;Ⅲ级,坏疽延及足跟、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上。
从以上分期中可以看出,第一期动脉仅受病变侵袭,但未闭塞,引起肢体缺血的原因功能性因素(如血管痉挛)大于器质性因素,第二期动脉已处于闭塞状态,肢体依靠侧支循环而勉强保持存活,消除交感神经作用后,仍能促使侧支进一步扩张,提供稍多的血量,所以在这一时期,以器质性变化为主,还参杂着一些功能性因素。第三期动脉完全闭塞,影响到侧支循环所能发挥的一切代偿功能都不能保全趾(指)存活,提供的血液供应只能使坏疽与健康组织分界平面的近端组织保持存活。以上分期是为了辨别病情轻重、病程不同阶段,便于掌握相应而有效的治疗。但分期不是一成不变的。若病变发展,症状可加重,如能及时治疗,侧支循环建立,局部血供改善,症状可以缓解,病情可以好转,期、级别都可改变。
近来,有些学者根据病变类型提出新的分类方法:
1.稳定期肢体缺血表现呈稳定好转状态。
2.活动期肢体缺血加重或明显恶化,间歇住跋行距离缩短,溃疡、坏疽范围扩大,疼痛加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液学、流变学、免疫学和动脉血流动态检查显示病势趋于进展。
3.迁延期临床表现处于上述两型之间,病情稳定或兼有小的反复。
4.严重坏疽感染期就诊太晚或处理不当的Ⅲ期二、三级病人,出现大面积湿性坏疽和继发严重感染,伴高热,剧痛,脉央,脱水,贫血等全身毒血症表现。血液检查可见贫血、白细抱增多。
以上分期是为了辨别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不同阶段,便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但分期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对文章有自己的看法欢迎评论发言访问(575)|评论(0)|收藏(0)|分享上一篇:什么是血栓深静脉炎?下一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表现我的人气博文保健养生之如何消除春困访问(2330)评论(0)红斑性肢痛症专题访问(1585)评论(0)手脚发热,胀痛,末梢潮红,当心患红斑肢痛症访问(1557)评论(0)怎样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访问(1430)评论(0)静脉炎的治疗方法访问(1338)评论(0)评论发表评论我来评两句登录名:密码: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