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吸虫肠病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现在已知寄生在人体的血吸虫有5种: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及湄公血吸虫(S.mekongi)。此外在人体尚见有牛血吸虫(S.bovis)、梅氏血吸虫(S.matteei)梭形血吸虫(S.spindalis)等寄生的病例。
血吸虫肠病的病因暂无信息!!!!血吸虫肠病的症状在接触疫水后数小时到2~3天内,尾蚴侵入处出现蚤咬样红色点状皮疹,为尾蚴皮炎,有瘙痒,数天后自退。尾蚴行经肺部时可引起咳嗽、咳血。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而多样化,视虫卵沉着部位、感染轻重和机体反应而异。按其病程和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
㈠急性因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为季节性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节,以男性青壮年为多。大部发生在过去无免疫性而新近有大量尾蚴感染者,主要是常与疫水接触之故。患者感染史较明显,且多数有尾蚴皮炎史。其全身主要症状有发热及过敏反应,皆由虫卵毒素和组织破坏后的代谢产物所引起。因虫卵在肠道大量沉积造成急性结肠炎,患者中出现腹痛、腹泻的占半数以上。腹泻每日2~3次,粪便稀薄,可带血和粘液。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并可发现黄色小颗粒(为虫卵结节),此为急性期独特的病理变化。发病的初期部分病例可仅有便秘。重度感染者,由于虫卵在结肠浆膜层和血吸虫肠病如何检查暂无信息!!!!血吸虫肠病如何治疗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有吡喹酮、呋喃丙胺、硝硫氰胺等药物,但目前吡喹酮为首选药物。
㈠吡喹酮:为一种新的广谱抗蠕虫药,对人体3种主要血吸虫和丝虫均有杀虫效果。动物实验性治疗结果,可认为吡喹酮是毒性低、疗程短和疗效高的抗血吸虫药。治疗剂量成人为每次10mg/kd,1日3次,间隔4小时,疗程2日。或采用每次20mg/kg,1日3次,1日疗法。总剂量为60mg/kg,儿童总剂量为日70mg/kg,分3次服用,疗程1日。急性血吸虫病剂量与疗程加位,即日10mg/kg/次,1日3次,连服4日,总剂量为120mg/kg。吡喹酮副作用轻而短暂,于服药后1小时左右出现,主要有头昏、头痛、乏力、轻度腹痛等,不需处理,于停药后数小时内消失。个别患者肝功能试验谷丙转氨酶可增高。少数患者出现早搏,但治疗前后心电图与脑电图均未见有规律性变化。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有显著疗效。粪便孵化于第18~20日内阴转,近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