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药疹

职业性药疹型皮炎

2009-11-27 www.chinaue.com A +

  7.2 鉴别诊断

  本组疾患需与药疹、猩红热、内脏恶性疾病的皮肤表现、中毒性红斑及毛发红糠疹等疾病鉴别。由于临床表现相似,本组疾患特别应注意与药疹鉴别,发病前的职业接触史以及病情演变与职业接触间的密切关系是鉴别要点。

  7.3 可选用的体外细胞免疫诊断方法

  职业病的诊断要点之一是必须确定病因。作为体内试验的皮肤斑贴试验和吸入激发试验有时有一定危害性,可否藉助在药疹中应用的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或特异性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来找出职业因素所致本组疾患的致病化学物呢?

  7.3.1 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sltt)[27,28] 药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致敏淋巴细胞受特异致敏药物刺激能发生转化,其转化率波动较大,但近期随着实验条件渐趋一致,多在30%~50%间。毕志刚以临床可疑致敏药物作特异抗原对117例药疹和22例健康人进行sltt研究。结果健康组均为阴性,药疹组则取得了形态学法75%、3h-tdr渗入法53.7%的阳性率,与国外报道相符。sltt的特点在于:(1)特异性高:尽管其阳性率低,但特异性高,有助于鉴别临床皮疹是否由该药引起。(2)适用范围广:对迟发型和速发型药疹均可获阳性结果。(3)阳性反应持续时间长: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可持续存在较长时间,故而在症状消失后数月乃至数年sltt仍可阳性。(4)安全性大:sltt系体外细胞免疫诊断方法,可避免体内试验可能发生的危险。不足之处主要在于:(1)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药物过敏。(2)药物溶解度、药物浓度、抗原决定簇、治疗用药及检测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测试结果。不溶于水的抗原不能激活致敏淋巴细胞,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本法在职业病中的应用范围。

  7.3.2 特异性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slmit)[29] 药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致敏淋巴细胞受特异致敏药物抗原刺激后也可产生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lmif)。毕志刚以18种药物对51例药疹患者和20例健康者进行了slmit及sltt的配对比较。结果药疹组slmit与sltt的阳性率分别为72.5%与54.9%,而对照组slmit也有15%出现阳性,因此slmit的特异性不及sltt。作者认为如有条件将slmit和sltt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病因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

  8 关于本组疾患的命名


  综上所述,本组疾患与由诸如磺胺类、巴比妥类及砷剂等药物引起的药疹颇为相似。药疹(drugeruption),又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medicamentose),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也即不限于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严重时常伴有内脏病变。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酷似某些皮肤病形态,故有猩红热样红斑、麻疹样红斑、多形红斑、重症多共12页;当前位置:7/12[首页][上一页][4][5][6][7]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