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说明】
各级卫生行政领导和全体医务人员的重视良好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宣传教育对控制医院内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一)一般措施由于医院内感染对病人健康恢复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控制医院内感染应受到所有卫生行政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各医院应有专职流行病学医师、公共卫生护士和化验员组成的医院内感染防治小组经常检查病房病历、化验室结果以及X线等检查;一旦发现感染性疾病,应追查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等制订有效防治措施,并随时予以修改完善。对医院职工包括所有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如炊事员、勤杂人员等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使人人掌握医院内感染的基本知识以防止病人间交叉感染的发生,也防止病人自工作人员获得感染和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受到感染。职工应严格遵守和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简而易行的洗手措施不能忘记、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使每人皆认识到洗手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对医院新职工应进行全面体检包括结核菌素试验、测定乙型肝炎抗原和抗体,有条件者测定风疹病毒抗体等在各有关单位对30岁以下的工作人员应予以麻疹、腮腺炎疫苗、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注射接触孕妇的各年龄男女易感职工应进行预防注射,流感疫苗在某些情况下可考虑应用。流脑病房工作人员受到感染者极为少见因此流脑菌苗或药物预防的意义尚难肯定。怀孕职工应避免感染风疹、乙型肝炎和巨细胞病毒孕妇不宜进行风疹疫苗接种,应避免接触风疹病人,也应避免接触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或血制品不能在有巨细胞病毒感染病儿的病房工作。长期在病房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鼻部及手部的细菌培养,如有金葡菌感染者应积极予以莫匹罗星局部治疗(主要适用于鼻部金葡菌携带者)。持续金葡菌带菌者应停止在病房工作。
细菌污染医院环境对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有一定意义;因此应定期在病房环境中取样检测根据细菌检出情况,予以相应措施。消毒剂和现代消毒技术的应用废物的妥善处理及厨房、厕所卫生守则的完善等皆可使环境受细菌污染的情况减少。
医院内感染防治小组应经常检索病人早期发现有感染性疾病的病人或医院职工,予以及时治疗。需要隔离者应按隔离常规予以相应措施但应避免不必要的隔离或复杂的隔离措施,并按期解除隔离。
(二)具体措施为了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应尽量避免导尿。进行尿培养不是导尿的指征,清洁中段尿收集的标本可以符合尿培养的要求保留导尿更需严格掌握,如有应用指征时,则需采用消毒闭式引流系统在插入导尿管和装置闭式引流系统时要用严格无菌技术。收集袋应固定于低于病人的位置以避免尿液反流,并按时排放尿液保留导尿管维持的时间愈短愈好,导尿管放置期间应经常检查闭式引流系统有无破损。抗生素或其它抗菌药物的应用不能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而将导致耐药细菌感染的出现。在拔除导尿管前应予以抗菌药物以防止导尿后尿路感染或导尿后菌血症的发生近年来有报告应用涂银的导尿管可减低菌尿症的发生率。某些学者认为间歇性导尿更具有生理性,消除了体内异物(导尿管)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而且菌尿症或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远较保留导尿者为低。间歇性导尿用于神经性膀胱、脊髓损伤等病人获得良好效果
外科医师术中的精细操作减少组织创伤、缩小死腔、作好止血等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手术室内紫外线照射可减少清洁手术的感染率,空气层流可减少由空气传播的感染。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对某些外科手术感染有预防效果如经阴道子宫切除、某些骨科手术、血管再造胆道和结肠手术等,在即将手术前和术后24~48h应用抗菌药物可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清除或防止可能致病的细菌寄殖于口咽部为预防医院内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吸973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