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

2009-11-26 www.x618.cn A +

---血管性血友病---点击数:[]
【概述】
血管性血友病是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缺乏或异常,临床表现为出血、出血时间延长。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⑴病史提问:注意发病的年龄、出血的诱因、出血程度及部位,出血的程度和频度是否随年龄的增长而趋于减轻。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或产后出血过多史。

⑵临床症状: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常见,偶有血尿、胃肠道出血及颅内出血,关节出血罕见。外伤或手术后出血严重,且不易止血。女性月经过多。

二、体检发现

皮肤粘膜可见瘀斑,创伤部位渗血,如有关节出血可见关节肿胀,压痛,活动障碍。

三、辅助检查

1.血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形态正常。

2.出血时间延长或阿斯匹林耐量试验阳性。

3.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或正常。

4.血小板粘附率降低或正常(64.2%±8.3%)。

5.因子VIII凝血活性测定降低或正常。

vWF抗原(vWF:Ag)减低或正常。

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四、鉴别诊断

应与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病、血友病等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鉴别。


【治疗措施】

1.忌服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阿斯匹林、潘生丁、消炎痛等。

2.替代治疗:输注冷沉淀物。用法、剂量参照血友病甲的治疗方法。

3.6-氨基己酸:75mg/kg,口服,1次/6h,共7~10d。或4~6g,静滴<30min,3~4次/d。

4.DDAVP(1-去氨-8-D-精氨酸血管紧张素):0.3mg/kg,溶于50ml盐水,静脉注射>15min,3~4次/d。IIB型血管性血友病禁用。

5.局部出血:压迫止血为主。



求助留言病历提交在线咨询-上篇: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下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返回顶部^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