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非常多,有数百种。据对1687起药物性肝病患者统计,严重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类型如下表,其中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居榜首。
1687起药物性肝病前十类起因药 起因药比例 抗生素371(21.99%) 解热镇痛剂200(11.86%) 消化病药物124(7.35%) 化疗药122(7.23%) 心血管用药109(6.46%) 精神科用药101(5.99%) 一般市售药97(5.75%) 中药80(4.74%) 激素制剂78(4.62%) 其他68(4.03%)
余下还有抗过敏剂63例,抗凝药61例,抗癌剂48例,糖尿病用药47例,神经科用药30例,维生素制剂13例,抗真菌剂13例,保健药12例,痛风用药12例,降血脂药11例,非治疗药9例,呼吸病用药6例,免疫抑制剂6例,泌尿生殖系用药4例,骨代谢改善药2例等。 由于药物性肝病大多为代谢特异质和遗传特异质所致,因此,在用药人群中仅少数发病,依发生率引起肝病的药物例举如下表。
药物发生率(/10万) 异烟肼、氯丙嗪、丹西林200~2000 雌激素10~25 酮康唑5~200 双氯灭酸、舒林酸、 苯妥英钠、氯氟西林1~10 阿莫西林、克拉维乐、 呋喃妥因0.5~3 特比萘芬、双氯西林、米诺环素0.1~1
应该注意的是,某一种药在正常剂量时不会引起肝病,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时常可出现肝脏病变,甚至严重的后果。比如解热镇痛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俗称扑热息痛),在市售很多治疗感冒的成药中均含有该成分;通常该药1克以下不发生肝损,大于5克时肝损发生率较小,大于10克时可引起肝功能衰竭,且酒精可增加其毒性,在酒后低剂量服用该药就可引起肝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