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药物性肝硬化

药物性肝硬化

2009-11-26 www.chinagyh.com A +

药物性肝硬化

1.药物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硬化的机制  造成药物性肝硬化的机制基本上可分为本质性肝中毒、特异性反应及胆汁淤积等.(一)本质性肝中毒  指药物对大多数人均有肝脏毒性作用,是能预测的中毒.尽管临床上使用这类药品已相对较少,其毒性作用不可忽视.  1.直接肝损型   药物不仅可引起肝脏损伤.也可造成胃肠、肾、肺、胰、脑、心脏等多种脏器损伤.  2.间接肝损型   药物干扰肝细胞正常代谢的某些环节.(二)患者特异性  指药物在肝脏代谢的产物对高敏感的人发生肝损伤.通常有1-5周潜伏期,损伤与药物剂量无关,不能复制动物模型.(三)药源性胆汁淤积  肝细胞对胆汁的排泄包括胆盐依赖和钠离子依赖两个机制.2.药物性肝硬化的分类  (1)小结节性或坏死性肝硬化:通常是由重度慢性药物性肝炎或亚急性药物性肝坏死发展而来.  (2)伴有脂肪变性的肝硬化,形态学上为小结节或大结节性主要原因是甲氨蝶呤和无机砷.  (3)胆汁性肝硬化:文献报道氯丙嗪、磺胺药、卡马西平等可引起急性肝内淤胆外,还可引起慢性肝内瘀胆,临床上有瘙痒、长期黄疸、皮肤黄染、脾肿大、大便色浅、出血倾向和脂肪泻等.  (4)淤血性肝硬化:继发于肝静脉或肝内或肝内小静脉闭塞.3.药物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多数为缓慢起病,亦可呈急性起病(但病理表现上仍为慢性炎症).症状为乏力、厌食、上腹不适、肝区痛、黄疸、尿色深等.肝脾肿大常见,可有肝掌或蜘蛛痣.多数同时伴有肝外表现,如关节痛、关节炎、皮肤粘膜病变、闭经、多毛、痤疮等.少数可找到LE细胞.如并发亚急性肝坏死,可出现黄疸加深、明显厌食、恶心、呕吐、出血倾向、腹水、少尿、肝浊音界缩小、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也可并发门脉高压症、腹水等.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