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光感性药疹多由于服用冬眠灵、磺胺、异丙嗪(非那根)、四环素、灰黄霉素、氢氯噻嗪(双氢氯噻嗪)、补骨脂及甲氧补骨脂素等药后,再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而引起。可分为两类:①光毒性红斑(phototoxieerythema):皮疹与晒斑相似,多发生于曝光后7~8小时,局限于曝光部位,任何人均可发生;②光变应性发疹(ph0toal-lergiceruption):仅少数人发生,需经一定的潜伏期。皮损多呈湿疹样,可见于曝光部位及遮盖部。此外,少数患者可发生荨麻疹或苔藓样疹。停药后仍持续1~2周或更久方能消退。
除上述的一些类型外,药物还可以引起其它形态的皮损,如避孕药可致黄褐斑;冬眠灵及马利兰可致色素沉着;肼苯达嗪、普鲁卡因酰胺、异烟肼和苯妥英钠可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反应等。D-青霉胺可引起天疱疮样皮损,苯妥英钠可引起假性淋巴瘤综合征。
药疹(药物性皮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1.体内试验有皮肤试验和激发试验。
(1)皮肤试验:常用划破试验及皮内试验两种。划破试验的灵敏性不及皮内试验高,但较皮内试验安全,故一般先作划破试验,阴性时再作皮内试验。划破及皮内试验适用于预测皮肤即刻型反应。通常用于预测青霉素、抗血清素和普鲁卡因过敏反应,但阴性时不绝对排除发生临床反应的可能性,对有高度药物敏感史者禁用。为了预防皮肤试验发生严重全身反应(过敏性休克),应在试验前准备肾上腺素及氧气等抢救药物。
(2)激发试验:指药疹消退一段时间后,内服试验剂量(一般为治疗量的1/8~1/4或更小量),观察其反应,以探查可疑药物。此试验仅适用于较轻型药疹,又必须使用该药治疗时;不要用于有即刻过敏反应和严重型药疹又不必再用该可疑过敏原的患者。
2.体外试验有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琼脂弥散试验、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皮肤窗试验等。但这些试验结果尚不稳定,目前多用于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研究,对其它药物尚少报道,因此,有待深入研究。
如何治疗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近似药物,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致敏药物的排出,注意交叉过敏或多原过敏。
(一)轻型药疹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迅速消退。一般给予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必要时口服中等剂量泼尼松(30~60mg/d),待皮疹消退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局部一般可用粉剂或保持清洁、干燥。固定型药疹有糜烂及渗液时可用3%硼酸水或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等湿敷。
(二)重型药疹包括全身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红斑及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应及时抢救,加强护理,加强支持疗法,注意病室温暖、清洁,严防继发感染及交叉过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