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的致病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抑郁性神经症常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诱发,如夫妻争吵、离异、亲人分别意外的伤残、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以及严重的躯体疾病等因素,使患者担心、焦虑,以致发生抑郁、苦闷、沮丧。在正常人经过疏导,此种压抑的情绪历时短暂即消失。但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抑郁维持时间较久,尤其抑郁人格障碍者更是如此。故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病程缓慢迁延。有性格障碍者,其特征为情绪低落,寡言少语,喜欢沉思,精力不足,凡事均看得悲观,回忆过去遣责自己,展望未来缺乏信心,面对现实困难重重。这些人明显缺乏自信,有自睾感。
生物化学的改变:在抑郁性神经症很少证明有生物化学的改变。如脑内去甲肾上腺素或5-羟色胺水平下降等。但由于抑郁性神经症仍能为抗抑郁治疗而改善。故抗抑郁剂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机理,也有待探讨。
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表现:呈情绪低落状态。抑郁性神经症在外表上不一定有明显的异常表现,也无抑郁症那样悲痛欲绝、消极忧愁的症状。多数患者不经细致检查,无法看出有什么问题。但是患者绝大多数皆有持久性情绪低落和不愉快的内心体验。多数病人诉述自己大部分时间的情绪是低落的,高兴不起来。自觉心情压抑、沮丧、忧愁、苦闷、悲痛、无精打采。对日常活动(工作、学习、生活、家务、业余爱好和娱乐活动等)缺乏兴趣和活力。对周围环境冷淡,缺乏积极社交活动的情趣。但是患者并非整天处于情绪低落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表露出正常人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但是总的心理倾向是孤独、空虚、忧郁和悲伤。多数病人用"抑郁寡欢"、"沉闷空虚"、"凄凉失望"、"孤独无生活乐趣"等词汇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不少人表现出"内苦外乐"的矛盾情绪状态,使他人看不到其真实的心理状态(也称微笑型抑郁症)。哭泣是常见的症状表现,一般来说,暗泣多于痛哭流涕。
认知障碍。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染色剂",人的一切心理行为无不打上情感色彩的"烙印"。因此,情绪低落必然导致认识功能的障碍。具体表现为"忧郁性认识三联征"--对自身、对现在和对未来曲解等认识障碍。其特点是自我评价过低,自责自罪,消沉悲观,优柔寡断,思维迟钝,自惭形秽,言行消极,对人生和前途充满消极情绪,感到生活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