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也是引起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在夏秋季节发病。
本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感染因素,亦有饮食及其他因素。感染因素多因致病微生物随饮食进入小儿消化道,例如喂养小儿时,饮食物或器皿被污染所致,致病微生物多见于大肠杆菌、肠道病毒、霉菌等。婴幼儿喂养不当也是引起腹泻的重要原因,饮食过多、过少、或不定时喂养、或过食脂肪含量多食物等,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病。
有的婴幼儿因外界气候变化,也容易发生腹泻。
1.有喂养不当史,或不洁饮食接触史。
2.轻型腹泻一般每日泻数次,大便稀薄或黄绿色水便,可见奶瓣,有酸味。
3.重型腹泻,大便次数每天在10次以上,水样泻,量极多,有的伴有呕吐、发热、体重下降,并见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症状。患儿可见面色苍白,眼窝下陷,小便减少,口唇粘膜干燥,精神萎靡,血压偏低。
4.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昏迷、手足抽搐等。
5.实验室检查可见:大便内含有粘液及不消化食物残渣,镜检有脂肪球,白细胞极少。
二、预防及预后
1.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小儿易病时断奶。添加辅食时,不要几种辅食同时添加。
2.注意饮食卫生,食具应在喂食前用开水洗烫。
3.饮食应定量,不要暴饮暴食,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宜过食肥厚、粘腻之品。
4.对营养不良、佝偻病患儿应及早治疗。
5.多数预后良好。少数体弱儿、佝偻病患儿,或病程久,严重,或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者,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