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肚脐眼”突出,医学上称为“脐疝”,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婴儿出生后,脐部是一个先天性薄弱点,凡是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都能使脐疝外突,例如咳嗽、打喷嚏、哭闹等。小儿安静或平卧时,突出的肠子返回腹腔,肿块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发育,疝孔逐渐缩小,最后闭合,脐疝消失。一般在1~2岁以上,小脐疝(直径在2厘米以下者),可请小儿外科采用保守疗法,用胶布粘贴,每1~2周更换一次。此法的缺点是胶布容易刺激皮肤,应仔细观察贴胶布处有无皮炎,绝不可在家自行乱贴。若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脐疝孔较大,则应去医院手术治疗,其效果甚好。
脐疝病儿一般并无痛苦,并不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仅极少数发生肠子嵌顿。个别小儿可能因局部膨胀而有不适感觉。有些家长为了不使其脐疝膨出,使小儿尽量少哭或不哭,对小儿百依百顺,日久后会造成心理发育障碍,必须注意这一点。
新生儿脐疝时如何减少肠管疝出?
对于脐疝患儿,为了减少肠管疝出,促进疝愈合,应设法降低患儿腹压。如尽量减少患儿哭闹;预防和治疗婴儿喘、咳病症,防止患儿出现便秘等。也要采用束带胶布或绷带包扎等办法压迫疝环,阻止肠管疝出。但要注意预防脐部受压引起脐炎等并发症。
参考资料:小脚印亲子网
我家奕奕也在满月后出现了脐疝,尤其是哭闹的时候,突出来特别厉害,而且我们觉得越来越大,开始听别人说的,做个松紧带,上面装个壹元的硬币压在肚脐眼上,可奕奕只要一动,硬币就移动了位置,不是上了,就是下了,晚上穿个纸尿裤,一搞滑下来还尿湿了,又不敢弄的太紧,怕把奕奕的肚子勒坏了,还有的说拿扑克牌压,真是麻烦。
为此我和小翁爸爸专门去省妇幼挂了个专家外科,结果不到一分钟就看完了,说:不要紧,正常的,不做任何处理,半岁之前会好的,如果不好,再来看,半岁以下的宝宝不用手术治疗。
回来后就没有做任何处理,只是在他哭闹的时候,奶奶用手轻轻的压在肚脐上,每天洗澡后用酒精消个毒,怕有破皮感染。后来天气转凉,洗澡少了,也没有多在意他的肚脐,4、5个月的时候真的就自己好了。本页永久地址:复制人气(141)鲜花(0)